尿路感染主要是由尿路上皮受到細菌的侵擾而出現的炎性反應,臨床中比較常見的是有菌尿或者膿尿。該病的主要特點是發生率相對較高,并且控制難度比較大,且治愈難度高,患者的日常生活將會受到很大的影響,尤其是病情反復發作,極大的損傷患者的腎臟功能,也會形成一些無法預計的并發癥。針對于尿路感染來說,加強細菌檢驗非常的重要,能夠掌握當前尿路感染所形成的原因,并采取對癥治療措施。就目前來說,尿路感染的治療方式主要是長期服用抗生素,但是長期服藥之后會形成一定的抗藥性,不良反應的發生率也會升高。由此可見,結合目前的臨床檢測要求,加強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問題分析,采取必要的應對措施,才能夠從根本上消除尿路感染的問題,為患者的身體健康恢復奠定基礎。

尿路感染多數都是由細菌造成的,少數的是因為真菌、原蟲、病毒等引發的,這種類型的尿路感染,要在臨床中先進行必要的檢查,進行細菌學檢測。對于疑似發生尿路感染的患者,尿細菌檢查能夠確定病原,準確的判定形成的原因,并且對檢驗獲取的細菌進行藥物敏感性試驗,有助于臨床中選擇最佳的藥物治療方式,促進治療效果的提升。由此可見,尿路感染中細菌檢驗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是臨床治療中必不可少的手段之一。目前尿液標本采集方法需要在未使用抗生素之前進行,能夠避免消毒劑出現標本污染的現象,保證檢測的效率和精度。

目前來說,在尿路感染的細菌檢驗環節,分析如下問題,并采取應對的處理措施:

1.清潔中段尿:開始排尿,將前段尿排去,中段尿約10mL-20 mL直接排入專用的無菌容器中,立即送檢,2h內接種。該方法簡單、易行,是最常用的尿培養標本收集方法,所以也是目前在臨床中應用比較普遍的一種方式。

2.恥骨上膀胱穿刺:使用無菌注射器直接從恥骨上經皮膚消毒穿入膀胱吸取尿液,是評估膀胱內細菌感染的金標準方法,但有一定的痛苦,患者難以接受。在今后的發展過程中,要將該技術進行必要的優化改進,能夠有效的減輕患者的疼痛,讓患者能夠接受該檢測的方法,也能發揮出該檢測的優勢,提高檢查的效果和質量,為臨床提供各項數據信息。

3.直接導尿:按常規方法對會陰局部進行消毒后,用導尿管直接經尿道插入膀胱,獲取膀胱尿液,可減少尿液標本污染,準確地反映膀胱感染情況。但有可能將下尿道細菌引入膀胱,導致繼發感染,一般不提倡使用。因此,在檢測的過程中,應逐步的發展先進的技術,避免造成患者繼發性感染的問題,也能夠保證檢驗的精度合格。

4.小兒收集包:對于無自控能力的小兒可應用收集包收集尿液,這種裝置由于很難避免會陰部菌群污染產生假陽性,所以只有在檢查結果為陰性時才有意義。如果檢驗結果為陽性,應結合臨床進行分析,必要時可使用恥骨上膀胱穿刺或導尿法留取尿液進行復檢。

5.留置導尿管收集尿液:利用留置導尿管采集標本時,應先消毒導尿管外部,按無菌操作方法用注射器穿刺導尿管吸取尿液,操作時應防止混入消毒劑,注意不能從尿液收集袋中采集尿液。

總之,在尿路感染患者進入到醫院之后,加強細菌檢驗分析,掌握其存在的問題,并提高檢驗檢測的精度水平,才能快速掌握尿路感染發生的問題,了解到致病菌,并采取合理有效的應對措施,實現治療效果的全面提升。與此同時,結合不同地區、不同醫院的實際情況,選擇最佳的尿路感染細菌檢驗的措施,并進行相關的藥物敏感度檢測,加強尿路感染方面的診斷,選擇最佳的抗生素展開治療,促進治療水平的提升。此外,加強先進尿路感染細菌檢驗檢測技術的研發和使用,消除當前臨床檢驗過程中存在的各項問題,進而實現尿路感染細菌檢驗水平的不斷提升,以便于給患者采取合理的治療方式,消除各種負面因素的影響,促進檢驗檢測效果的全面提高,為尿路感染的治療順利開展和患者身體健康的恢復提供支持。

本文作者:四川省第五人民醫院檢驗科 陳敏

來源: 四川廣播電視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