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身份證會被手機消磁

流言:

身份證中有磁條,和手機放在一起就會被手機消磁。

真相:

目前廣泛使用的第二代身份證采用的是無線射頻識別技術,內部根本沒有磁條,也就不存在被手機“消磁”的情況。

當我們“刷身份證”時,刷卡設備會發出射頻信號,此時身份證中的線圈通過電磁感應獲取能量,為自身短暫供電,完成一次信息交換,閱讀器讀取信息并解碼后送到數據處理系統,就完成了一次身份證核驗。

如果身份證存在無法讀取數據的情況,一般是芯片或線圈損壞造成的,所以我們在使用身份證的過程中,要避免扭曲,重壓或者放置在高溫下,以防芯片和線圈受損。

2.狂犬病潛伏期長達十幾年

流言:

狂犬病具有一定的潛伏期,被感染的動物咬傷后,病毒在人體內最多能潛伏十幾年。

真相:

狂犬病是由狂犬病毒引起的一種人獸共患的急性傳染病,死亡率幾乎高達100%。嚴重威脅著動物致傷人員的生命安全和社會安定。世界衛生組織的研究數據表明,99%的狂犬病毒會在1年內發作,根本等不了十幾年。

潛伏期長短與病毒的毒力、侵入部位的神經分布等因素相關。病毒數量越多毒力越強,侵入部位神經越豐富、越靠近中樞神經系統,潛伏期越短。

狂犬病毒通常在患病動物咬人后通過唾液進入人體。進入人體后,會在肌肉組織內逗留一段時間,少量復制,然后沿著神經末梢向脊髓和大腦方向前進,大約每天幾厘米。最后,病毒抵達腦部大量復制,直接攻擊人體的控制中樞,身體出現恐水、怕風等癥狀。這時,免疫系統已經來不及提供保護了。

狂犬病毒潛伏期以1至3個月者居多,絕大多數病例從感染到發病時間為20-60天,一周以內或1年以上極少。有研究表明狂犬病的最長潛伏期可以長達6年。

3.茶沫和茶膜是農藥殘留,需要撇掉

流言:

用熱水沖泡茶葉,有時會浮起不少泡沫。一些茶水涼后,表面還可能會形成一層薄膜。這些茶沫和茶膜都是農藥殘留,需要撇掉。

真相:

茶葉沖泡時產生的泡沫,主要是茶皂素和蛋白質類物質。其中茶皂素又叫作茶皂甙,是一種難溶于水的化合物。從目前的科學研究結果來看,茶皂素具有一定的抗菌作用,且能抑制脂肪的吸收(不過,一杯茶中所含的茶皂素含量太少,不能真的指望它們能起到抗菌作用)。

至于茶湯是否出現泡沫、泡沫數量的多少,主要取決于茶樹品種與成品茶的外形。不同茶樹品種茶皂素含量有高有低,茶葉外形也不盡相同,這都可能影響茶沫數量的多寡。

與茶皂素形成的茶沫類似,茶涼以后表面形成的茶膜,主要是由氧化的茶多酚、碳酸鈣和其他形式的鹽組成的。而水的硬度、pH值、茶濃度和沖泡溫度等,都是影響茶膜形成的因素。茶的品種也會影響茶膜的形成。一般紅茶更容易形成茶膜,而白茶、黃茶、綠茶或輕度加工的烏龍茶晾涼后基本不會形成茶膜,這是因為紅茶相較于其他品種的茶葉,發酵時間較長,氧化程度更高。

目前我國允許使用的茶葉農藥98%都是脂溶性物質,它們并不溶于水,所以不可能形成泡沫或冷卻后結成茶膜。同時,目前也沒有實驗研究證明農藥殘留與茶膜或茶沫之間存在聯系。

4.喝咖啡或碳酸飲料會導致骨質疏松

流言:

喝咖啡或碳酸飲料會導致骨質疏松,因為咖啡中的草酸會影響鈣的吸收,而碳酸飲料中的磷酸會導致鈣的流失。

真相:

對于咖啡因和骨質疏松癥的關系世界各國仍在持續研究中,尚沒有證據顯示喝咖啡會直接導致骨質疏松癥。

咖啡中的草酸與咖啡因的確與“鈣”有一些瓜葛:草酸可能會妨礙鈣的吸收,咖啡因則會增加尿鈣的流失。不過,問題的關鍵是量。研究發現,正常人每天適量喝咖啡(比如2杯,含咖啡因200mg左右),并不會比不喝咖啡的人更容易患骨質疏松癥。

還有人認為喝碳酸飲料會導致骨質疏松,理由是碳酸飲料中含有磷酸,而過高攝入磷會導致鈣流失。其實,磷是人體必需的礦物質,健康成年人每日磷的推薦攝入量為700mg,每100ml碳酸飲料含磷約13mg,只要不是每天喝好幾升,是達不到鈣質流失程度的。

5.“海蝦陸養”大量用藥,吃不得

流言:

“海蝦陸養”過程中大量使用了抗生素導致藥殘超標,在運輸過程中為了讓蝦保持新鮮,還會使用“保鮮?;顒薄?/p>

真相:

“海蝦陸養”很少用藥,不會導致藥殘超標。海蝦的養殖周期一般為3-4個月,目前主要通過兩方面來進行病害防控,一是選用健康、抗病能力強的蝦苗;二是科學調控養殖水質、底質、溶氧、飼料精準投喂等要素。而投放抗生素會破壞水體平衡,反而容易導致蝦的死亡,所以養殖戶并沒有不規范用藥或過量用藥的動力。

另一方面,海蝦運輸過程中的保鮮主要靠降低水溫?;?,不使用任何藥劑。蝦在長途運輸過程中,主要靠物理降溫,使蝦處于一種休眠狀態。在運輸途中只要確保水中的含氧量和水質清潔,這樣即便奔波上千公里,到達目的地后恢復了水溫的蝦還是會重新蘇醒過來的。

6.被動物抓傷咬傷后,可用嘴吸出污血

流言:

被可能攜帶狂犬病毒的動物抓傷、咬傷后,可以用嘴把污血和毒素吸出來。

真相:

狂犬病毒暴露級別并非只取決于皮損程度,而與暴露部位神經數量相關。由于嘴部神經密集且更靠近大腦,較四肢等部位暴露后感染風險更高,因此用嘴清理傷口不可取。

被咬后,第一時間處理傷口自救很重要。去醫院前,可采用肥皂水或者流動的清水沖洗。傷口處理得越及時,越容易清除侵入傷口的病毒。若一時找不到肥皂清理,也可用清水進行最基本的沖洗,再及時就醫注射疫苗,降低感染狂犬病毒風險。

7.長頭發會吸收人體很多營養

流言:

與短發相比,長頭發會吸收人體很多營養。

真相:

頭發主要由毛囊、毛根和毛干等部分組成。一般所說的“頭發”是指頭發露出頭皮的部分,也就是毛干,其主要成分是角質蛋白,由已經死亡的角質細胞組成,不含神經和血管。死亡的角質細胞沒有新陳代謝,因此頭發再長也不會額外消耗人體的營養。

唯一需要營養的是頭發的毛囊,毛囊每分每秒都在代謝,無論頭發長短,健康的毛囊都會按時按量地長出頭發。毛囊所吸收的營養占人體營養的比例很小,不會影響人體健康。

8.硬水洗頭會導致脫發

流言:

硬水中礦物質濃度較高,對頭發的刺激較大,所以容易導致脫發。

真相:

硬水洗頭不會導致脫發,只會影響發質。水的硬度是指溶解在水中的鹽類物質含量,主要是鈣鹽與鎂鹽的含量。硬水是含有較多可溶性鈣鎂化合物的水,它的pH值偏高,呈堿性。市面上絕大多數的洗發水也是堿性的。由于皮膚會分泌汗水和脂肪酸,所以頭皮呈酸性。當酸性的頭皮遇到堿性的硬水和洗發水,會不可避免地受到損傷,頭發也因此變得干澀枯燥。長此以往,頭發的韌性會逐漸降低。

建議使用弱酸性洗發水,定期清洗熱水器和淋浴頭,避免因洗發水成分和水垢等因素影響發質。

9.基因檢測能“劇透”孩子天賦

流言:

采集孩子的口腔黏膜細胞樣本,就能用基因技術分析智商、情商等指標,評判孩子未來能否成才。

真相:

天賦有很多種,但是目前沒有任何一個實驗和文獻研究證明天賦與人類哪些特定的基因有關。因此,這樣的檢測沒有科學依據。

從科學本身來講,基因決定性狀是一個基本的概念,但是基因與基因之間的關系非常復雜。如果一個人帶有與某個性狀相關的基因位點,但這個基因位點可能與另外很多其他的基因位點相互作用,這些基因之間相互作用的調控網絡非常復雜,目前的這些調控網絡是沒有研究透徹的?,F在的科研人員,對絕大多數基因的功能并不清楚。檢測機構說的位點與天賦關聯的準確率可以達到99.7%,是沒有依據的。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本期內容來源: “人民網科普”微信公眾號、中國消費者報、科技日報、科學辟謠、騰訊較真、農民日報、羊城晚報、長沙晚報)

來源: 北京科技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