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提升設施蔬菜冬季生產技術水平,有效防范應對災害性天氣,促進蔬菜穩產保供,農業農村部種植業管理司會同全國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農業農村部蔬菜專家指導組、國家大宗蔬菜產業技術體系,研究提出設施蔬菜冬季生產技術指導意見。
(一)加強生產環境調控
1.改善棚內光照條件。選擇透光性好、流滴持效期長兼具防青苔的多功能薄膜,薄膜厚度在0.08mm以上。可選擇PE、EVA或PO多功能薄膜。要及時更換透光性能已不滿足蔬菜冬季生產光照要求的棚膜。薄膜使用過程中隨時做好膜面清潔,保證大棚透光率。
2.落實保溫控濕措施。根據不同蔬菜種類對溫度的要求,在大棚內采用輕型保溫材料短期浮面覆蓋,或采用“大棚+中棚+小棚”多層覆蓋等方式保溫。多層覆蓋的內膜,在保證溫度的前提下白天應及時打開,以利于光照。遇強降溫天氣可進行臨時加溫,并結合熏煙等方法減輕冷害。在不影響棚內氣溫前提下,盡量增加通風量,排出濕氣,將棚內空氣濕度控制在85%以下。病蟲防控時優先采用煙霧劑、粉塵劑和常溫煙霧機、彌粉機和臭氧發生器等新型植保設備,以降低濕度。
3.做好低溫期水肥管理。低溫連陰天期間盡量不澆水,以防漚根死苗。低溫期根系生長緩慢時可施用腐植酸或海藻酸肥,提高根系活性,促進新葉長出。植株長勢弱可噴施含糖類、氨基酸類葉面肥和生長調節劑(防凍劑)等,刺激葉片伸展,促進植株生長健壯,增強抗寒能力。
(二)強化關鍵環節管理
1.促根壯秧技術。增施優質堆肥,提高土壤透氣性,促進根系生長。采用高畦覆膜栽培和膜下灌溉技術,或在栽培畦間覆蓋碎稻草、作物秸稈等吸濕材料,降低大棚內空氣濕度。
2.合理密植。根據作物栽培種類和環境條件,確定合理栽培密度,既要避免密度太高造成徒長和品質下降,也要避免密度太低而影響產量。
3.病蟲防治技術。長江中下游及中部地區冬季設施蔬菜蟲害相對嚴重,主要發生蚜蟲、粉虱、薊馬、菜青蟲、小菜蛾、跳甲等蟲害。病害主要有灰霉病、番茄晚疫病、番茄細菌性斑點病、辣椒細菌性葉斑病、青枯病等。防治技術參照北方溫室相關技術。
及時采收。果菜類蔬菜要平衡秧果關系,及時采收。其他類型蔬菜,根據市場行情和植株商品性,合理安排采收。同時,要隨時關注災害預警,在災害發生前及時采收達到商品標準的蔬菜,降低因災損失。
審核:蔣建科(中國科技新聞學會農業科技傳播專業委員會主任)
編輯:宋雅娟 王媛媛(實習)
資料來源:全國農技推廣中心
來源: 光明三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