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公子欣

近日,發表在《神經病學、神經外科與精神病學雜志》網絡版上的一項研究顯示,中國武術——太極拳可能會在數年內抑制帕金森病的癥狀和并發癥。

太極拳涉及一系列非常緩慢的控制動作。研究結果顯示,隨著時間的推移,打太極與帕金森病進展較慢和所需藥物劑量較低有關。

帕金森病是一種影響中樞神經系統的慢性神經退行性疾病,其特征是運動遲緩、靜止性震顫、肌肉僵硬和不靈活。帕金森病是全球增長最快的神經系統疾病,到2030年,僅在中國,受影響的人數預計將達到近500萬。根據英國帕金森病慈善機構的數據,在英國,每小時就有2人被診斷出患有帕金森病。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治愈帕金森病的方法,雖然藥物可以改善臨床癥狀,但并不能治療所有病情,也沒有證據表明會減緩進展。

先前發表的研究表明,太極拳在短期內緩解了帕金森病的癥狀,但這種改善是否能長期持續尚不清楚。為了找到答案,研究人員從2016年1月到2021年6月對兩組帕金森病患者進行了5年多的監測。

一組147名患者每周練2次太極,每次1小時,輔以提供的課程來提高其技術;另一組187名患者繼續他們的標準治療,但不練習太極。

在監測期開始時,研究者對所有參與者的疾病嚴重程度進行了正式評估,隨后在2019年11月、2020年10月和2021年6月監測疾病進展,包括藥物需求的增加。

其間跟蹤其運動程度和其他癥狀,如自主神經系統功能(包括排便、泌尿和心血管問題);情緒、睡眠質量與認知;以及并發癥的流行,如運動障礙(不自主運動);肌張力障礙(肌肉張力異常);隨著時間的推移對藥物治療的反應性下降;輕度認知障礙;不寧腿綜合癥等。

兩組患者的疾病嚴重程度、用藥情況、性別、年齡和受教育程度相似。通過3個有效的量表來評估總體癥狀、運動和平衡。

圖1 對照組和太極組的巨大差異

圖2 運動并發癥的患病率

結果顯示,太極組在所有監測點的疾病進展都較慢。

對照組中需增加藥物治療的患者人數也明顯高于太極組:2019年為83.5%,2020年略高于96%,而對照組分別為71%和87.5%。

與其他非運動癥狀一樣,太極拳組的認知功能惡化得更慢,而睡眠和生活質量則持續改善。

太極組的并發癥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運動障礙1.4%VS7.5%;肌張力障礙0%VS1.6%;幻覺0%VS略高于2%;輕度認知障礙3%VS10%;不寧腿綜合癥7%VS15.5%。

參與者報告的跌倒、頭暈和背痛3種副作用在太極組都明顯較低。雖然有23人骨折,但都是在日常生活中發生的,太極組的人數較少,為6人VS17人。

這是一項觀察性研究,因此不能確定因果關系。但研究人員總結道:“帕金森病會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惡化運動功能和非運動癥狀,導致殘疾并影響生活質量。我們的研究顯示,太極拳對帕金森病有長期的有益影響,可以提高生活質量、減輕護理負擔、減少藥物使用,特別是對步態、平衡、自主神經癥狀和認知,都有潛在的疾病改善作用。”

數據圖及參考來源:
https://jnnp.bmj.com/content/early/2023/09/27/jnnp-2022-330967

來源: 上海科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