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景蕭瑟樹葉紛紛變黃飄落枝頭讓一些小伙伴很容易出現一種“莫名的悲傷”
秋天是豐收的季節,與此同時,隨著日照縮短,氣溫降低,樹葉也會變黃脫落。對于一些小伙伴來說,“滿目蕭瑟”的秋季就并不是那么美好了。

最近,#悲秋綜合征#沖上了微博熱搜,引發了網友們的熱議。紛紛表示怪不得自己一到秋天就覺得“悲傷”,很有可能是患病了……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

什么是悲秋綜合征?

哪些人群是悲秋綜合征的高危人群?

如何預防、緩解悲秋綜合征?

01

悲秋綜合征

浙江大學博士生導師浙大邵逸夫醫院精神衛生科主任陳煒介紹,醫學上并沒有“悲秋綜合征”這一說法。

但是,秋季天氣轉涼和夏天相比會在一定程度上增加抑郁的可能性,隨著季節交替體內激素發生變化,敏感人群確實容易在此情況下發生輕度抑郁或焦慮

悲秋綜合征也被稱為“秋季抑郁癥”,是一種類似于季節性抑郁癥的心理障礙,通常在秋季時出現。

它與自然光照變化身體節律和激素水平的變化等多重因素有關。“悲秋”情緒的產生,有著一定的人體生理的原因。現代醫學研究證明,在人的大腦底部,有一種叫松果體的腺體,能分泌出一種“褪黑激素”。

這種激素能在一定程度上誘人進入睡眠狀態,使人意志消沉,生出抑郁不歡等情緒。
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上發布的文章曾提到過,有相關研究認為,悲秋綜合征與多種因素有關,包括:

1、光線原因

秋季和冬季的白天時間減少,導致人體暴露在較少的自然光線下。這一自然因素在一定程度上可能影響腦中的生物鐘和調節情緒的神經遞質的分泌,如血清素和褪黑素。
2、時令變化帶來的生物鐘的調整

季節改變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干擾人體的生物鐘,導致情緒不穩定。
3、遺傳因素

悲秋綜合征在家族中有一定的遺傳傾向

4、季節性食欲變化

一些人群在秋季和冬季更容易消耗高熱量高碳水化合物的食物,這可能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體重增加和情緒波動

02

悲秋綜合征的高危人群

悲秋綜合征的癥狀與抑郁癥有一定的相似之處,但是悲秋綜合征更具有一些具體的季節性的
一些常見的癥狀包括:
持續的悲傷憂慮和沮喪失眠或反而睡眠過多食欲****改變,特別是對碳水化合物食物的渴望程度更加明顯缺乏活力和興趣,時常感到疲倦
難以集中注意力和做決定社交回避和孤獨感上海市靜安區精神衛生中主任醫師姜華在接受采訪時表示,以下五類人群需警惕秋季抑郁:

1、性格敏感多疑,性格內向、不善于傾訴者

2、工作壓力相對較大的“上班族”

3、正處于更年期的女性,孕產婦,老年人,以及部分學齡期兒童

4、剛經歷了負面生活事件沒得到及時心理疏解的人群

5、常年在室內工作且體質較弱、平日極少參加體育鍛煉的腦力勞動者,尤其是平時對寒冷比較敏感的人

03

如何預防

1、多出去走走感受秋天的美好

盡管秋季可能帶來一些負面情緒,但我們可以嘗試尋找秋天的美好之處

比如在休息日或者閑暇之余和朋友相約一起賞秋景、品秋茶、享受秋日陽光等戶外活動,感受秋天的美好。

2、學會舒緩自己的情緒

學會放松和緩解壓力的技巧對于預防悲秋綜合征非常重要。

可以嘗試一些深呼吸、冥想、瑜伽等放松技巧,幫助舒緩身心壓力,減少抑郁情緒。

3、避免過度勞累,保持良好的睡眠習慣

在日常生活中,建議小伙伴們要做到每天盡可能保障自己有足夠的休息時間,避免超負荷工作,長期超負荷的工作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慢性疲勞,增大罹患抑郁癥的風險。

建議小伙伴們每天爭取在23時之前入睡,中午可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適當午睡半個小時

良好的睡眠習慣也是預防悲秋綜合癥的關鍵。保證充足的睡眠時間,并盡量在晚上固定時間睡覺和起床,避免過度使用咖啡因和飲酒

4、根據自身情況加強體育活動

運動不僅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促進血液循環增強免疫力,還能釋放身體中的內啡肽,提高心情。

5、調節飲食

經常不吃早餐的人,在一定程度上不僅會出現精力不足的狀況而且意志力也較薄弱。要注重養心和養肝,多喝具有清肝解郁作用的玫瑰花或菊花茶、蓮子茶。
多吃應季的食物,如蓮藕、蓮子、甘草、紅棗、龍眼等,這些食物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養心安神,對緩解焦慮、抑郁很有幫助。

6、多曬太陽

季節性抑郁的主要原因是日照少

可以盡可能多地讓自己暴露在陽光下,去戶外曬曬太陽,能使人更有精神和活力。每天至少20分鐘曬著太陽擴胸。

從中醫角度上說,曬太陽和擴胸都是振奮胸陽的方法,陽氣的振奮是驅走心中陰霾的最好辦法。

來源: 上海黃浦、重慶市第五人民醫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