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痛叫做“撕倒刺”
不少小伙伴指甲周圍都長過倒刺
有的小伙伴看見倒刺就忍不住想要上手撕
結果可能是“流血”又“流淚”
近日,河南鄭州一個10個月大的寶寶食指上長了一根倒刺,家人看到后就順手給拔掉了,沒想到第二天拔掉倒刺的位置出現一個小膿腫,隨后就開始高燒不退,被緊急送到醫院的兒童重癥監護病房(PICU)搶救。
不少網友表示自己曾有類似經歷,有網友表示:“自己咬了倒刺,小拇指已經腫了兩天?!蹦敲词炙旱勾痰膫τ卸唷吧睢保?br /> 今天我們就來一起研究一下:為何不能“撕掉倒刺”?手上長“倒刺”是因為缺維生素嗎?如何無痛除“倒刺”?
01
倒刺
大家所說的“倒刺”,在醫學術語上稱之為“逆剝”。
它是手指甲兩側及下端因角質層過于干燥發生分離,而干裂翹起的小片表皮,形狀像刺,碰觸后會產生不同程度的痛感。
倒刺屬于一種相對常見的皮膚或者說表皮不太健康的表現。指甲周圍長倒刺,是因為指甲周圍的皮膚與手部其他皮膚“略有不同”。
覆蓋甲板近端1/4的稱為近端甲褶,這部分皮膚缺乏毛囊,沒有皺紋、皮脂腺和汗腺,因此無法分泌油脂和汗液,并且皮膚薄,是炎癥、化學刺激、過敏反應的“常見入口”。
在沒有油脂的滋潤和保護的前提下,如果反復接觸肥皂、洗滌劑,或者是因為某些原因進行物理摩擦在一定程度上會造成指甲周圍的角質層皮膚過于干燥發生“分離”,從而導致長倒刺的現象。
北京大學第一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楊淑霞在接受人民網科普采訪時表示:“如果長了倒刺后用手去撕扯,這樣容易導致皮膚的破損?!?/p>
傷口碰到水后容易引起感染,輕則紅腫疼痛,重則導致甲溝炎,引起皮下膿腫或者甲下膿腫。
如果細菌進入骨頭,還可能會引起骨髓炎;如果細菌通過血液循環擴散至全身,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會引起膿毒血癥,會面臨截肢的危險,甚至會危及生命。02
缺乏維生素?
每當手指出現倒刺,長輩們總會說是平時蔬菜吃得少,缺維生素了,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事實上,“長倒刺因為缺維生素”是一種誤解。
生命時報上發布的文章曾提到過,雖然缺乏某些維生素確實會在一定程度上導致皮膚問題,但如果身體其他地方沒有異常,只是指甲周圍長了倒刺,那么基本和維生素缺乏無關,不要盲目大量補充維生素。長倒刺真正的原因是:可能是由于皮膚太干燥了。
指甲旁邊的皮膚沒有汗腺和皮脂腺,也就是說,那里不分泌油脂。入秋后天氣干燥,甲周皮膚容易缺水,倒刺就會在一定程度上隨之增多。
另外,一些生活習慣還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指甲周圍的干燥程度:
1、經常接觸刺激性物品
洗碗、洗衣服時用的肥皂、洗滌劑等堿性物質,會在一定程度上破壞皮脂膜,手指上油脂在這個過程中被“帶走”了。所以,做家務時最好戴上手套。
如果有一些不可抗力因素,必須要接觸水和洗滌劑,在接觸前建議最好涂抹一些有助于保濕的護手霜。
2、喜歡咬指甲、啃手指頭
皮膚長時間受到刺激或損傷,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出現長倒刺的情況。
3、手部經常受到摩擦
經常打球、搬東西,手部皮膚不停受到摩擦,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起皮長倒刺的情況。
03
如何無痛除“倒刺”
倒刺與肌肉連在一起,用手或其他工具撕拉倒刺時,一不小心就會牽連周圍一大片皮膚,導致出血等情況。
不管順著或逆著倒刺生長的方向撕,都不是一個好的方法。出現倒刺時,建議小伙伴們可以試試以下這個方法進行處理:
第一用溫水浸泡有倒刺的手指,待周圍皮膚變得柔軟后,用指甲鉗將其從根部剪掉。
第二如果倒刺周圍出現明顯紅腫,可以涂點碘伏預防感染。
第三剪完倒刺后建議小伙伴們可以根據自身情況抹一點護手霜,或用含維生素E的營養油按摩指甲四周及指關節,盡可能減少倒刺的產生并軟化粗皮。
第四如果倒刺部分感染嚴重,在觸碰的時候有非常明顯的紅腫或是較強的疼痛感,建議盡快前往醫院就診。
請醫生確認是否已經產生了化膿性的感染,是否需要口服藥物或對傷口進行深一步的清理。
預防倒刺,最簡單的方法是保濕。日常應注意手部皮膚的護理,建議要做到:
1、盡可能減少外界的刺激因素
盡量減少直接在雙手上涂抹酒精或酒精類成分的手部消毒產品,因為酒精有很強的吸水力,在一定程度上會使手部皮膚水分嚴重流失。
在做家務使用一些洗潔劑或觸摸一些化學品時,盡量戴上手套再去觸摸,避免直接接觸。
2、做好手部的皮膚保養
在手部比較干燥的時候,建議小伙伴們根據自身的情況適當增加護手霜的用量和使用頻率。還可以結合個人偏好及具體情況適當使用甲緣油涂抹指甲周邊增加滋潤度。
在選擇護手霜的時候,可以適當選擇油脂含量豐富,膏體較為厚重,滋潤度較高的產品。
也可以選擇一些成分中含有修護皮膚的神經酰胺、軟化角質硬度的尿素、維生素E等成分,有助于增加對手部的滋養和保護。
來源: 人民網科普、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