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皰疹性咽峽炎也進入了高發(fā)期,全省各地就診患兒人數(shù)劇增,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這種高發(fā)的幼兒傳染病的知識,以便做好預(yù)防和應(yīng)對措施。

一、什么是小兒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主要由柯薩奇A組病毒所致,多發(fā)于夏秋季,它是常見的一種具有流行性的病毒性咽炎。臨床特征為驟起高熱伴有咽喉痛、頭痛、厭食,并常有頸、腹和四肢疼痛。各年齡段人群均可受到感染,但以1~7歲多發(fā)。

二、如何判斷孩子是否得了皰疹性咽峽炎?

皰疹性咽峽炎發(fā)作時主要有以下幾個癥狀:

1.口腔、喉嚨、舌下等部位起1~2mm的皰疹潰瘍。

2.突然高熱,可出現(xiàn)驚厥。體溫一般在37.7~40℃。

3.咽痛,疼痛到可使孩子流口水、拒食。

4.發(fā)病時常有嘔吐或頭痛,少數(shù)患兒有腹痛。

孩子如果出現(xiàn)以上癥狀,就要考慮是皰疹性咽峽炎的可能性,要及時就醫(yī),否則有可能合并細菌感染,小皰疹發(fā)展成膿皰,病情就加重了。

三、皰疹性咽峽炎不是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嘴里、手上和腳上都起皰疹;而皰疹性咽峽炎只有嘴里起皰疹。皰疹性咽峽炎初期癥狀與一般感冒區(qū)別不大,家長對該病了解也不太多,因此容易被當作普通感冒而延誤治療。

四、傳染性強需要隔離

皰疹性咽峽炎是由腸道病毒引起的以急性發(fā)熱和咽峽部皰疹潰瘍?yōu)樘卣鞯募膊?,以糞—口或呼吸道為主要傳播途徑,傳染性較強,傳播快?;純簯?yīng)盡量待在家中,減少不必要的外出,最好是在體溫正常、皰疹消退后再隔離一周,一般來說,需要隔離2周時間,和手足口病的隔離時間是一樣的,尤其是在發(fā)病的第一周內(nèi),傳染性是最強的。家長也盡量少串門,因為家長也可能會成皰疹性咽峽炎的傳播媒介。

五、如何護理?

1.宜清淡、可口、易消化飲食為主。予以溫涼的與年齡相應(yīng)的烹飪軟爛或流質(zhì)、半流質(zhì)食物,如面湯、稀飯、米糊、母乳等,避免過咸、過酸、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2.在發(fā)病后的一周內(nèi),休息很重要。盡量限制其活動量以防止過度疲勞;注意保持口腔清潔衛(wèi)生,每次餐后宜用溫涼開水漱口或直接飲用適量的溫涼開水。

3.注意勤洗手。尤其是在飯前便后,建議使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動水洗手,不用污濁的毛巾擦手,以避免重復(fù)感染或交叉感染。

六、注意消毒

腸道病毒在4℃可存活1年,在-70~-20℃仍可長期存活,在外環(huán)境中病毒可長期存活,但不耐高溫?;純和孢^的玩具、用過的奶具、碗筷或其他衣物等生活用品都應(yīng)徹底消毒。

1.紫外線照射。如有條件,可以用紫外線燈直接照射0.5~1.0小時,但消毒只局限于光線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2.陽光暴曬消毒。有陽光普照時可以將需要消毒的物品放置于太陽底下暴曬0.5~1.0小時,但只限于陽光所能照射到的物體表面;

3.家長自身也需注意清潔消毒。家長或照顧者在接觸患兒前后、給患兒更換尿布/尿不濕和處理大便后都應(yīng)戴手套或注意用肥皂和清水洗手。

來源: 科普湖南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