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世紀的歐洲,人們常常說,有兩種事情是無法避免的:一是戀愛的甜蜜和苦澀,二是天花。
今天是人類消滅天花第44周年,我們一起來了解那段歷史。
天花當年有多可怕?
在人們學會用“種痘”來預防天花之前,歐洲每年都有40萬人死于天花。即使在天花疫苗出現以后的近200年里,全球仍有上億人死于天花。這種疾病的危害非常大,有的歐洲史書記載,染上天花的人中,有六成會失去生命。但同時,如此兇險的天花,卻又是人類歷史上第一種被消滅的傳染病,這到底是一段怎樣的斗爭和成就呢?
木乃伊也“得”天花?
天花的歷史很長,我們能從3000年前的木乃伊身上找到它的痕跡。在古老的中國,人們也流傳這樣的說法:“生下孩子不算難,能夠度過天花才算是真正長大。”這是因為天花不僅致死率高,而且對于幸存下來的人,它也會留下深重的疤痕。有的人會因此失明,有的人會變得聾啞,有的人甚至會身體癱瘓,而更多的人,臉上、身體上會留下像麻子一樣的坑洞。
在3000年前法老拉美西斯五世的木乃伊頭上發現了天花膿皰的痕跡。圖源:WHO
在19世紀末,隨著與外界的交流,中國開始有了關于天花的詳細記錄。比如在1909年,武漢的一本地方志里寫道:那一年天花在漢口流行得很厲害,10歲以下的小孩子如果染上天花,有90%的可能不會活下來。又比如在1938年,上海也曾遭受過天花的肆虐,那時的病死率高達32.7%。英國的一位史學家紀考萊曾經這樣描述天花:“鼠疫或其他疾病雖然死亡率很高,但它們發生相對較少。但天花卻一直伴隨著人們,給人們帶來長時間的恐懼。”
無藥可治的“死神”
天花是一種由天花病毒引發的傳染病。這種病毒具有強烈的傳染性,即使患者去世后,病毒仍能在外界存活數月。天花病毒不同于其他病毒,因為它在外部環境中特別穩定,并能長時間保持傳染能力。最常見的傳播方式是飛沫傳播,但也可能通過直接接觸、氣溶膠或其他途徑傳播。當人體暴露于天花病毒時,病毒會迅速繁殖并傳播到身體的各個部位。潛伏期通常為7~17天,平均約12天。相對于其他病毒,天花在潛伏期間一般不具有傳染性。但從發熱開始,直到所有的皰疹結痂脫落,患者都是具有傳染性的。
天花病毒。圖片來源:美國CDC
天花的癥狀首先是高燒、疲勞和頭痛。隨后,身體出現紅色斑點,逐漸發展為充滿液體的皰疹。這些皰疹會結痂,最終脫落,但可能留下永久的疤痕。
天花癥狀。圖片來源:美國CDC
盡管現代醫學已經取得了很大的進步,但對于天花,我們仍然沒有特效藥物來治療。在歷史上,人們嘗試通過各種方法來治療天花,如使用草藥、冷凍治療,甚至使用染色布包裹患者,但這些方法都未能取得實質性效果。在一些歷史時期,為了防止天花的傳播,有些領導者甚至下令殺害所有的天花患者,但這種極端的方法,仍不能成功控制疾病的蔓延。
無藥可治,但另辟蹊徑戰勝它
雖然天花無藥可治,但人們發現一個奇特的現象:那些曾經感染過天花并僥幸存活下來的人,似乎對天花產生了一種“終身免疫”。他們再也不會被天花侵襲。古羅馬時期,據記載,當天花流行時,政府甚至會召喚那些曾患過天花又活下來的人,因為不再懼怕天花的威脅,因此會讓他們為當前的患者提供護理服務。這種記錄,在中國的歷史中天花被稱為“痘”。《痘疹定論》這本書中,描述了宋代一位名叫王旦的宰相,他多個子女死于天花,便決心找尋一種預防天花的方法。他聽聞峨眉山有一位道士掌握有預防天花的“神奇方法”,便立刻派人請來。道士使用天花患者身上的干痂研磨成的粉末,然后將其吹入小孩的鼻內。果然,小孩出現了輕微的天花癥狀,但熬過去以后,便能康復。更重要的是,這些小孩再接觸到病人,也沒有再染天花。這種方法被稱為“種痘”,是早期的疫苗接種方法。然而,這種“種痘”的方法在當時并未被廣泛應用,更多的是在民間秘密流傳。直到18世紀,英國醫生愛德華·詹納(EdwardJenner)觀察到,牛也會有類似天花的疾病,這種疾病亦能傳染到人身上,但癥狀比真正的天花要輕微得多,而且,那些曾經感染過牛痘的奶牛女工,得過牛痘后,就再也不會感染天花。
愛德華·詹納(1749-1823)。圖源:the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
他慢慢形成了“種牛痘能預防天花”的假設,為了驗證自己的想法,他進行了實驗,將牛痘病毒接種到一個健康的小孩身上,發現這個小孩也產生了對天花的免疫,這一發現為現代疫苗接種打下了基礎。隨著醫學的發展,我們開始了解到,天花是一種雙鏈DNA病毒,與流感、SARS、HIV等RNA病毒不同,它在人類歷史上幾乎沒有發生過變異。這種穩定性使得天花疫苗的開發和應用變得相對簡單,亦讓人類在這場天花之戰中,占了上風。
第一個被人類消滅的傳染病
關于天花等傳染病和疫苗的科普很多,這會讓我們有一種“疫苗一出,天花絕跡”的錯覺,實際上,消滅天花絕不是一蹴而就的,就算有天花疫苗這種強大的武器,全世界也為消滅天花努力了好幾十年。1967年,世界衛生組織(WHO)發起了一個宏偉的計劃,其目標就是徹底打敗天花。他們的主戰場是非洲、南亞和南美,因為當時,世界上大多數地方,都因天花疫苗的廣泛使用使得天花被控制,但在那些地方,天花仍然肆虐。
天花被消滅的時間表。圖源:美國CDC
首先,WHO領著當地專家開展了針對當地的大規模的疫苗接種,確保不論地域、不論貧富,每個人都受到保護。同時,WHO建立了一個全球監測系統,每當有天花病例出現,他們都會迅速介入,進行隔離和追蹤,確保疫情不會擴散。為了讓每個人都了解天花的危害,各國政府和WHO進行了大量的公共宣傳,教育大眾如何預防這種疾病。
國家間的合作也起到了關鍵作用。許多國家慷慨解囊,提供資金、疫苗和技術支持。科學家們也加入戰斗,他們深入研究天花,開發出更易于保存和運輸、亦更有效的疫苗,并提供了科學策略來對抗這個頑強的敵人。
而在我國,齊長慶先生等專家成功開發出了天花疫苗,后來中國工程院趙愷院士又革新改進了天花疫苗,讓疫苗變得更加安全、高效、容易運輸保存。科技工作者、疫苗生產者和全國醫療工作者也做出了不懈努力,在二十世紀50年代初到60年代初,在全國三次全民種痘和兩次疫苗接種。再加上其他一些隔離和免疫措施,新中國成立后,僅用了11年就將國內的天花消滅光了。
而在世界范圍內,經過一番激烈的斗爭,1980年5月8日,第三十三屆世界衛生大會正式宣布:“世界各國人民贏得了勝利,根除了天花。”在這場和自然的戰爭中,憑借智慧和團結,人類稍勝了一局。
威脅從未遠離,戰場硝煙又起
2022年開始,猴痘這種新型疾病走入人們視線,并逐漸成為一股席卷全球的疫情。猴痘病是由猴痘病毒(通常縮寫為 MPXV)引起的,猴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屬的一種包膜雙鏈脫氧核糖核酸病毒,所謂正痘病毒屬,亦包括了我們熟悉的天花和牛痘。
顯而易見,猴痘以一種新的姿態成為籠罩人類健康的陰影。盡管天花已被宣告消滅,但與它類似的威脅和警示從未真正遠離。這些新型傳染疾病的出現,不僅僅是對我們日常生活的挑戰,更是對我們防疫意識和團結合作的考驗。
和天花的斗爭說明,在面對這些難以預測的傳染病威脅時,沒有科學的幫助是看不到希望的,而單打獨斗也是無法取得勝利的。我們應始終銘記,全球人類是命運共同體。只有攜手并肩、團結一致,我們才能有效地應對和戰勝這些疾病的威脅。因為科學加上團結,才是我們戰勝威脅最有力的武器。
參考文獻
[1]朱石生《天花舊事》
[2]WHO:紀念消滅天花——COVID-19和其他疾病的希望之源:https://www.who.int/zh/news/item/08-05-2020-commemorating-smallpox-eradication-a-legacy-of-hope-for-covid-19-and-other-diseases
[3]朱純嘏.痘疹定論[M].上海古籍出版社,2002.
[4]RiedelS.EdwardJennerandthehistoryofsmallpoxandvaccination.Proc(BaylUnivMedCent).2005Jan;18(1):21-5.doi:
[5]CDC:HistoryofSmallpox:https://www.cdc.gov/smallpox/history/history.html
[6]CDC:Smallpox/MonkeypoxVIShttps://www.cdc.gov/vaccines/hcp/vis/vis-statements/smallpox-monkeypox.html
[7]WorldHealthOrganization: Smallpoxeradication:https://www.cdc.gov/smallpox/pdfs/smallpox-eradication-map.pdf
[6]CaoX.ImmunologyinChina:thepast,presentandfuture[J].NatureImmunology,2008,9(4): 339-342.
作者丨陳墨鰲 科普作者
審核丨唐芹 中華醫學會醫學科普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