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吃貨大國的一員,估計大家對吃都頗有研究,各種美食說起來也是滔滔不絕。尤其是近年來,隨著科技的發展,我們的食物也越來越豐富了。當然了,也有些食物在慢慢的退出我們的食譜,今天就來給大家說一個我小時候還比較多,如今越來越少見的農作物——五谷之一的。

碩鼠碩鼠,無食我 —— 《詩經》

離離,彼稷之苗……知我者謂我心憂,不知我者謂我何求?!对娊洝?/p>

昔我往矣,稷方華。今我來思,雨雪載途?!对娊洝?/p>

故人具雞,邀我至田家 —— 唐 · 孟浩然《過故人莊》

作為一個山西人,小時候,還是能經常見到吃到黍子,當我離開這片表里山河后才發現,全國吃黍子的地方非常少。很多人甚至沒聽說過這種東西,大家唯一的印象可能就是:蜀黍之類的詞了。

01,中國最早馴化的植物

提到文明,農業是根,沒有農業就沒有文明,有了農業,人們才開始固定在土地上,然后出現了村鎮、城市以及文化,文明,所以,探究農業源頭一直很重要。

今天的我們,喜歡聊到當年在西亞,人類首次馴化了小麥,以此作為農業的起點。

不過,同樣在東土,中國老祖宗也毫不遜色,長江流域馴化了水稻(可惜相當長時間內,這個成就被認為是印度的),黃河流域馴化了粟黍,而其中,黍可能是第一個被中國馴化的植物。

中科院地理所呂厚遠等研究了磁山遺址窖穴中的47個植物灰化樣品的植硅體,發現,在這些距今距今約10300~8700年的樣品中,全部是黍的植硅體,要知道,這個時候,已經是大量的遺存了,換句話,至少在1萬年左右,中國已經大量的儲存黍子了,而這很難認為是純粹的采摘,更多的是農業的結果。

說到黍,不得不提另外一種植物,粟,也就是大家說的小米。

不過,二者還是有明顯區分的,如下圖,上面的是小米,也就是谷子,下面是黍

二者明顯不一樣。而在相關遺存中,谷的出現要晚的多,在距今約8700~7500年期間,開始出現少量粟的植硅體,但粟的含量一直沒有超過3%,依然是以黍為主。

這些都證實了黍是中國最早馴化的農作物,而且在相當長的時間內,是大家主要的食物。

02,逐漸消失的黍

今天的黍,種植地已經非常的小,主要分布于甘肅省中部、東部,陜西全省,山西省中部、南部。上述地區是中國黍稷主產區之一。

但是在曾經,他是中國人的主食,就像開篇提到的黍的詩詞。比如詩經里就有《黍離》,還有“碩鼠碩鼠,無食我黍”,甚至在明朝,課本里的《核舟記》,依然提到了黍

舟首尾長約八分有奇,高可二黍許 —— 明 · 魏學洢《核舟記》

黍的優勢在于特別容易成長。在過去干旱區域,只要把黍子撒上,然后無需灌溉和施肥,依靠天然的降水就可以實現成長。屬于耐旱型植物,且對環境不挑剔,因此在古代農業不發達的時候,黍子可以說是得天獨厚的一種作物。

黍子可以直接煮了吃,也可以磨成面粉后做成糕。

由于黍子的糯性較高,耐消化,因此也是促使其曾經成為北方主要食物的一個重要原因。

不過今天,黍子已經很難出現在大眾的視野中了,尤其是小麥和水稻的全國性改進推廣,這也是農業進步的結果。

Lu H, Zhang J, Wu N, Liu K-b, Xu D, Li Q. (2009) Phytoliths Analysis for the Discrimination of Foxtail Millet (Setaria italica) and Common Millet(Panicum miliaceum).

Houyuan Lu, Jianping Zhang, Kam-biu Liu, Naiqin Wu, Yumei Li, Kunshu Zhou, Maolin Ye, Tianyu Zhang, Haijiang Zhang, Xiaoyan Yang, Licheng Shen, Deke Xu , Quan Li(2009)Earliest domestication of common millet (Panicum miliaceum) in East Asia extended to。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