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式中型坦克是中國研制的中型坦克,參考蘇式T54A中型坦克而研制。具有較強的火力、較好的裝甲防護和機動性能,重量較輕,體積較小,結構簡單,工作可靠,使用維護比較方便。坦克戰(zhàn)斗全重34噸,乘員4人,最大時速50千米,最大行程560千米。主要武器有一門100毫米線膛炮,戰(zhàn)斗射速4發(fā)/分鐘、一挺12.7毫米高射機槍和兩挺7.62毫米機槍,配有紅外夜視儀,可夜間駕駛。車體首部和側面的裝甲較厚,炮塔成流線型,具有良好的抗彈能力。

1959年生產出首批59式中型坦克,并完成了生產定型。該坦克的主要性能指標和結構基本與蘇式T54A中型坦克相同。60年代初,新型裝甲鋼的研制與應用為大批量生產59式中型坦克創(chuàng)造了條件。70年代,根據部隊的反映及坦克技術的發(fā)展,逐步開展對59式中型坦克的改進,其間進行了很多試驗型樣車的研制,完成了59-1、59-2和59-2A式中型坦克的發(fā)展工作。80年代,59式中型坦克批量生產已經停止,但作為59式坦克的改進和現(xiàn)代化工作仍在繼續(xù)。

該坦克由車體和炮塔兩部分組成。

車體由軋制鋼板焊接而成,駕駛艙在車體前方左側,車體中段是戰(zhàn)斗艙,其上有炮塔,車體后部為動力傳動艙,發(fā)動機橫向布置。

炮塔為鑄造件,車內有4名乘員,駕駛員位于車內左前方,便于向前觀察;車長位于火炮的左后側,炮長位置在車長位置的前下方;裝填手位置在火炮右側。車內攜帶炮彈34發(fā),右前方炮彈架內有炮彈20發(fā),左側甲板固定有2發(fā),右側甲板固定有4發(fā),炮塔右壁固定有2發(fā),炮塔尾部固定5發(fā),另有1發(fā)彈存放在炮尾下方戰(zhàn)斗艙的底板上。安全門設在駕駛員座椅后方。

來源: 兵器知識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