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科技創新之花開遍番禺校園

為推動青少年科技活動的蓬勃發展,培養青少年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提高青少年的科學素養,鼓勵優秀人才涌現,番禺區教育局和番禺區科學技術協會聯合舉辦了第39屆番禺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為表彰先進和展示優秀作品,10月22日,以“體驗 創新 成長”為主題的第39屆番禺區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終評展示暨頒獎活動在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舉行。番禺區教育局局黨組成員、副局長曾偉杰,番禺區科學技術協會副主席鄭莉,番禺區教師進修學校黨支部副書記、副校長黎耀威,番禺區教育局職成幼民辦教育科科長蔣軼菁,番禺區教育局中小學教育與體衛藝科副科長莫然,番禺區教育局團委書記張熙圣和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校長徐聚棠出席活動,并為獲獎師生頒獎。

會上,莫然介紹了本次大賽的情況。她表示,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是一項具有40多年歷史的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和科學探究項目的綜合性科技競賽,目前已成為面向在校中小學生開展的具有示范性和導向性的科技教育活動。番禺區舉辦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的根本宗旨是開展青少年科技教育活動,推動番禺區科技事業蓬勃發展,培養青少年特別是在校中小學生的創新意識與創新精神,提升師生的科技創新能力。為實現我國推動科技教育創新,建設創新型國家,造就和儲備創新型人才助上一份動力。本次大賽共分四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作品網絡申報和初評;第二階段,入圍作品終評;第三階段,優秀作品展示和表彰;第四階段,優秀作品點評并推薦參加市賽。本屆大賽共收到科技輔導員項目144項和學生作品2078項,共計2315項,其中學生發明創造作品1023件,學生科學研究論文447篇,學生科幻繪畫作品430幅,學生優秀科技實踐活動178項,環保創意專項作品237項,充分表現出我區師生良好的科技素養和科技創新能力。經過番禺區青少年科技教育專家組和中心組老師的嚴格篩選,最終共有1267項作品入圍本屆大賽參加終評(其中發明作品433件,科學研究論文211篇,科幻繪畫211幅,科技實踐活動100個,科技輔導員項目75項,環保創意作品237項)。經專家評定,共評出一等獎165項,二等獎338項,三等獎615項,師生獲獎共1118項。

來自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的梁詩婷老師憑借實踐活動《小飛機,大夢想,探究飛機飛行的奧秘》獲得一等獎。作為優秀老師代表,她做了《語文與科學的奇妙碰撞》教學經驗分享。她從科普閱讀出發,圍繞如何守護青少年的好奇心、開展跨學科主題學習、提升學生科學素養、家校社協同育人、拓寬科學教育新路徑等五個方面介紹了如何將語文與科學進行學科融合,讓學生在語文學習的過程中探索科學奧秘,啟迪他們的科學智慧、樹立科學思想,以好奇心驅動學習,在學生心中埋下科學種子,并通過堅持、熱愛和努力,最終繁花盛開。

記者看到,現場展示了科幻繪畫、發明創造、科學研究論文和科技實踐活動等賽項的一等獎作品。其中,就讀于廣東番禺中學附屬學校的梁言、張釋予、郭禹同學在老師霍韻婷、李敏華的指導下,用掌控板、掌控拓展板、紅外避障傳感器、二哈攝像頭、滑軌裝置和升降裝置等器材發明創造了《自動尋書機器人》。他們介紹:“經常去書店和圖書館的同學可能會有這樣一個體會,當你要在科學技術的專柜里找出一本科學實驗書有時候需要花上不少時間。同樣有這樣困擾的人是圖書管理員,他們在核對庫存時,經常會在海量的書籍里感到眼花繚亂?;谶@種現象,我們小組創造了這個《自動尋書機器人》?!彼麄儾捎昧硕臉撕炞R別功能,通過在每一本書的書脊上貼一個二哈標簽,使每一個標簽擁有唯一的ID ,讓機器人識別書籍上的標簽來找到目標ID ,從而找到目標書籍。

作品《智能巡檢井蓋機器人》的創作者何李陽同學是廣州市番禺區大石中心小學的學生。他可是名妥妥的科技小達人,平時熱衷搗騰各種科技器材,喜歡參加各類科技比賽。他向記者展示了自己發明創造的?!斑@個機器人帶北斗定位和攝像頭功能,在巡檢過程中如果發現缺失了井蓋的窨井,會第一時間豎起帶燈警示牌,并利用北斗定位功能,將檢測到的壞井蓋位置和時間等信息傳輸給維修工人,讓他們快速過來搶修,降低人員巡查成本,提高巡查效率,保護人民生命財產安全?!彼硎?,通過比賽,看到其他參賽者的優秀作品,無論是創意還是技術方面都受到了很多啟發,在以后的科創路上,他會博采眾長,做出更有創意和更能為社會服務的作品。

何李陽的家長李薇也向記者介紹了她在培養孩子創新發明方面的經驗。她表示,孩子從幼兒園開始就喜歡做科學小實驗,家長因勢利導,一直鼓勵孩子往科學探索這條路上發展。所以孩子在機器人、編程、創新創造、無人機等方面都曾進行深入系統的學習。同時家長自己也不斷學習高新科技知識,以身作則,參加學校的家長進課堂活動,給同學們講授“航空史”課程,激發孩子的學習熱情和自豪感,互促互進,互相成就。

大賽負責人、番禺區洛溪新城中學校長黃炳軍告訴記者:“本屆大賽規格高、要求嚴、輻射面廣,云集了區內青少年科技創新頂尖人才。大賽有幾個突出特點,第一,作品數量多,參與面廣,面向區內所有中小學校發動,百分百參與,初賽作品近4000件。第二,我們緊密結合當下熱點時政,聚焦環保、科技和創意主題。第三,參賽作品選題豐富,內容涉及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如生物科技、節能、環境污染、廢物利用、公路水路交通問題等,不少作品有較強的針對性和實用性,反映了我區青少年具有強烈的求知欲望、責任擔當、理想情懷,以及較高的科技素質、實踐能力和創新水平。”他表示,大賽不僅呈現了番禺區青少年的良好素質,也體現了該區的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朝著正確的方向上前進。今后番禺區將繼續全面貫徹落實黨的新時期教育方針,以扎實推進素質教育、廣泛弘揚科學精神、普及科學知識、傳播科學方法為宗旨,把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放在重中之重,為實現廣州建設創新型國家中心城市的目標努力奮斗。

廣東科技報社融媒體中心出品

記者 | 麥博

通訊員 | 羅杜忠

來源: 廣東科技報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