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所有人一樣,陳沖有夢想、有追求。他憑借著一股吃苦耐勞、永不服輸的精神,在北京的事業蒸蒸日上。

但面對時代的召喚、鄉親的期盼,陳沖毅然決定回到農村,為鄉村振興貢獻力量。在被選為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建橋鄉大徐村黨支部書記后,陳沖便開始走訪群眾,全面了解村民的所思、所想、所盼。

走訪結束后,陳沖發現了很多農業方面的問題:固守傳統農業種植、農業創新能力弱、信息化程度低、土地收益差、村民種植積極性低……于是陳沖下定決心,要帶領村民走出一條現代農業的新路子。

不斷學習 增強致富本領

陳沖積極報名參加阜城縣農廣校新型職業農民培訓,系統學習了現代農業發展思路和方法,實地參觀農業生態園、農民專業合作社生產效益,從涉農政策、農業產業化總體形勢、新品種培育和新技術推廣,到管理模式創新、打造品牌價值,他感到思想的閥門一下子被打開,這段學習經歷也開啟了他發展農業產業、帶領全村人共同發展的進步之路。

學以致用,陳沖在全村發展高粱、谷子種植,還新增加了谷子深加工項目,帶動農民戶增收2000余元。

同時,陳沖借鑒外地先進經驗,確定了“黨支部+合作社+貧困戶”發展思路,帶頭成立了糧食種植農民專業合作社,和全村黨員“一帶一”發展產業,從帶動種植能手開始,與12戶種植能手先行先試,在全村率先種植高粱、谷子特色作物種植230余畝。

積極宣傳 推廣旱作雨養

陳沖積極投身現代農業宣傳,將谷子種植技術、谷子效益等農業知識進行可視化制作,放到宣傳欄進行展示,引導村民學習創新種植模式,發展現代農業。

谷子試種成功后,“旱作雨養”項目開始在全村推廣。陳沖積極組織開展種植技術培訓。經過陳沖的努力,全村16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完成谷子種植52畝,全村種植特色谷子1600余畝。在他的帶動下,建橋鄉將“旱作雨養”谷子作為扶貧產業進行了推廣種植,全鄉種植面積達到1萬余畝,帶動周邊村莊35戶貧困戶走上脫貧之路。

發展小米深加工 農業產業化道路

要讓農民種得好,更要讓農民賣得好,現代農業必須走產業化道路。陳沖對市場進行調研后,確定了谷子深加工的思路。他結合“消費扶貧”政策,努力發展高質量小米深加工,和省農科院合作注冊了“阜億農”小米品牌,并申請了綠色食品認證,走上了一條發展品牌農業之路。

“以謀求村民利益、帶動村民增收為出發點,以現代科技為支撐打開農業發展的大門,依托示范園建設,以電子商務為載體,因地制宜,創新發展,引導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發展,生產安全、綠色、健康的農產品,并通過規模化、市場化、產業化,實現鄉村振興發展、村民小康幸福的最終目標。”陳沖說。

陳沖曾榮獲“河北省農民教育培訓扶貧先鋒”、“全國農民教育培訓扶貧先鋒”等榮譽稱號,他以勇于任事,積極擔當,與時代同步伐、共成長的決心和魄力,開啟了村莊發展和農民增收的新道路。

講述人:陳沖 河北省衡水市阜城縣建橋鄉大徐村黨支部書記

審核專家:廖丹鳳 中國農學會研究員

編輯:謝蕓

校審:韓承果(實習)

來源: 光明三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