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夏艷斌 北京電力醫院兒科 主任醫師

審核:盧年芳 北京電力醫院重癥醫學科 主任醫師

顧名思義,肺炎支原體肺炎是一種由肺炎支原體引起的常見疾病,它既不屬于細菌也不屬于病毒,而是介于兩者之間的微生物。該疾病是我國5歲及以上兒童最主要的社區獲得性肺炎,但5歲以下兒童也可以發病,可累及支氣管、細支氣管、肺泡和肺間質。典型癥狀以發熱、咳嗽為主要表現,亦可伴有頭痛、流涕、咽痛、耳痛等。發熱以中高熱為主,咳嗽較劇烈,嬰幼兒中部分患兒有喘息表現。肺部體征早期大多不明顯,因此有“癥狀重、體征輕”的特點。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近期,支原體肺炎來勢洶洶,在門診經常遇到焦慮的家長和憔悴的患兒,帶孩子就診后,常常會有家長急切地詢問:“大夫,我家孩子會不會白肺啊?”“大夫,我家老大是支原體肺炎,老二是不是也是啊?”等等。那么,面對已經登上熱搜的“支原體肺炎”,作為家長在支原體肺炎的“大年”,該如何應對呢?

首先,根據肺炎支原體肺炎的特征性病程來看,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從出現癥狀(如發熱、咳嗽)到胸片出現肺炎表現(如斑片狀陰影),為5~7天時間,及時抗支原體治療也應該在這個時間段。作為家長,當孩子出現發熱、咳嗽癥狀時不要慌亂,不要盲目用藥,也不必立即就醫,要細心觀察孩子的病情變化。目前認為,肺炎支原體肺炎是能夠自愈的,大多會在發病后3天左右出現熱退等癥狀緩解。如果患兒在3天后癥狀不緩解甚至出現咳嗽加重、持續高熱不退等表現,需立即就醫。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其次,肺炎支原體肺炎患者在發病早期,肺部啰音往往還沒有出現。所以不能以肺部聽診來判斷是否患肺炎,影像學檢查在診斷上很重要(多數的支原體肺炎患兒是通過影像學檢查發現的),常見胸部影像學檢查的方法包括胸片或CT,一般情況下,胸片檢查便能夠發現病變的情況,胸部CT的輻射暴露劑量大約是胸片的2倍。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再次,如果條件允許,應盡早行肺炎支原體核酸檢測,可采用鼻咽拭子或咽拭子,判斷是否為支原體感染。因為一般在感染肺炎支原體后出現抗體陽性的時間較晚,大多為感染后4~7天,但在體內存在的時間較長(可達數月到1年之久),早期檢查抗體陰性,并不能除外肺炎支原體感染,而如果在發病初期抗體即為陽性,也可能是既往曾感染過肺炎支原體。

另外,因為國內肺炎支原體對大環內酯類抗生素耐藥的現象日益普遍,很多肺炎支原體肺炎患兒接受阿奇霉素治療后沒有預期療效(用藥2天后癥狀沒有在預期時間內控制),個別患兒還可能進展為重癥甚至危重癥,出現后遺癥。所以當醫生要對患兒超說明書用藥的時候,家長不必過多地質疑醫生,最好是遵醫囑。而且目前國內外研究數據認為:多西環素對于8歲以上兒童,因為其牙釉質形成已完成,所以不會對牙齒有影響。對于8歲以下兒童,安全劑量、短療程(21天內)使用多西環素不太可能導致牙齒永久性變色。在口服多西環素時需要直立服藥,不能躺著服用,用藥前先喝水,再吃藥,然后再大量喝水。為預防多西環素的光敏反應,在用藥期間,應避免過多的日曬。

最后,因為肺炎支原體易在人群密集、通風不良的環境中通過飛沫或直接接觸傳播,在日常生活中,家長要預防支原體感染,應做好如下幾點:室內要通風,咳嗽、打噴嚏時掩住口鼻,做好手衛生,勤洗手,避免去人多密集的公共場所,必須去時戴好口罩。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