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力是人體重要的生理功能,它猶如我們“人體醫生”,一旦這位“醫生”受損,各種疾病便可乘虛而入。

我們的免疫力是如何丟失的

1、在不健康飲食中丟失

國際注冊營養師王萍表示,高鹽飲食會傷害免疫系統,削弱抗菌反應。一項來自德國波恩大學的研究發現,喂食高鹽飲食的小鼠患有更嚴重的細菌感染。另外,每天額外攝入6克鹽(相當于兩份快餐的含鹽量)的人類志愿者,也顯示出明顯的免疫缺陷。

2、在熬夜中慢慢丟失

中國睡眠研究會理事長、復旦大學基礎醫學院藥理學系主任黃志力教授表示,睡眠不足嚴重影響免疫系統T細胞功能,妨礙B細胞產生抗體。其中,體液免疫依賴B細胞產生的抗體。與正常睡眠相比,每晚只睡4小時的人抗體會減少50%。良好健康的睡眠是提高免疫功能的保證,有利于抗擊病毒感染。

3、在心情煩躁中丟失

空軍軍醫大學唐都醫院中醫科主任醫師史恒軍分享了唐都醫院曾做過一項研究,發現晚期癌癥患者大多數存在心理障礙,這種情緒會輔助誘導T淋巴細胞減少,并抑制T淋巴細胞增加。T淋巴細胞是人體免疫系統內功能最重要的細胞群。因此,中晚期腫瘤患者應重視心理情緒調節。

4、在久坐中慢慢丟失

久坐可導致身體素質的全面下降,2020年刊發的《規律運動提升免疫力 優化慢性病管理》一文中提到,適當運動可以提升人體的非特異性免疫力功能。

剛開始運動幾分鐘,免疫功能就可以出現良好的變化,雖然維持時間相對較短,大概3小時左右;每天 20-40分鐘的規律運動可以全面調動人體的免疫力,并可以在較長時間內維持良好的免疫狀態。

5、隨著年齡增長丟失

進入老年期以后,機體的免疫系統逐漸衰老。國家體育總局健身氣功管理中心副研究員丁麗玲表示,胸腺是人體最重要的免疫器官,13-14歲時達到頂峰,之后開始萎縮,胸腺衰退也是造成人體免疫力下降、衰老的重要原因。

出現這些情況,要重視免疫力問題

中國中醫科學院西苑醫院中醫主任醫師郭朋曾分享了自測免疫力的方法,當你出現這幾種表現時,或許應該重視自身免疫力的問題,長期如此不僅僅會讓人容易生病,還可能加重一些疾病。

1、傷口恢復慢,易發炎

不小心被劃傷后,普通人體內的免疫力會迅速反應,促進凝血,白細胞聚集對抗人體外的病菌,避免出現炎癥。但是免疫力比較差的人,就可能出現傷口愈合比較慢,兩三天還是沒有結痂,并且還出現了發炎、潰爛等表現。

2、容易莫名地出虛汗

和他人相比,不管是什么天氣都容易出虛汗的人,或許免疫力也比較差。而且這類人還可能在睡覺時很容易出虛汗,總是睡覺不踏實。這種莫名出汗的情況,多半也和免疫力差有關。

3、容易腹瀉,腸胃不適

人體腸胃黏膜也是免疫系統的一道防線。免疫力比較差的時候很可能讓病菌有機會進入人體。例如,同樣是出去吃飯,飯菜可能確實不太衛生,有人吃完沒事,但是有人上吐下瀉,也說明免疫力可能比較弱。

4、頻繁生病,反復不斷

隔三差五就感冒、發燒、咽喉不適,并且在生病后可能斷斷續續很久都沒有康復,也能說明自身免疫力可能比較差。

5、無精打采,總覺得累

當人體免疫系統不夠健全也可能帶來慢性疲勞的問題。人們很容易覺得渾身無力,疲憊,稍微活動活動就沒有力氣了。這也是免疫力比較弱的一個表現。

如何改善免疫力
1、保證優質蛋白攝入

每天保證一斤蔬菜半斤水果,豐富的維生素和礦物質有助于人體健康,尤其是顏色鮮艷豐富果蔬。

紫色/藍色水果:如桑葚、藍莓、亞馬遜莓、葡萄、紫薯等,富含花青素。

黃色/橘色蔬果:胡蘿卜、檸檬、南瓜、芒果、橙子等,富含胡蘿卜素、硒、葉黃素等。

紅色蔬果:番茄、草莓、蔓越莓、櫻桃等,富含花青素和番茄紅素。

綠色蔬果:西蘭花、菠菜、生菜等綠色蔬果富含葉綠素、維生素C等。

同時,注意富含高蛋白質、高營養的食物的補充,比如牛奶、雞蛋、魚肉等。

(注:得分越高則說明蛋白質質量越好,機體越容易吸收和利用,圖源健康時報)

2、減少熬夜頻率

推薦每天23點前入睡,不一定要睡夠8小時,只要早上醒來覺得精神舒暢就可以。

3、堅持適量運動

美國阿帕拉契州立大學研究指出,每天運動30-45分鐘,每周5天,持續12周后,免疫細胞數目會增加,抵抗力也會相對增加。不過,浙江醫院康復醫學科醫師黃雄昂提醒,運動只要心跳加速即可,太過激烈或時間超過1小時,反而會抑制免疫系統的活動。

4、保持好心情

醫學研究證明,很多疾病與各種不良精神因素的刺激有關,它影響機體生化代謝,使免疫功能降低。而注意心理上的平衡調節,亦有助于改善免疫功能。

來源: 健康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