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核專家:李獻紅 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
今年5月,一網友反映在醫院檢查時,被醫生遺忘在核磁共振艙內近三個小時,過程中因頭套固定不敢亂動,直到腳麻下機才發現檢查室被鎖門,致電家屬聯系院方后離開檢查室,此事件一經報道即引起網友熱議。
來源丨澎湃新聞
盡管經工作人員解釋,此過程中沒有電離輻射的傷害,但長時間處于密閉、狹小的環境中可能會使患者產生恐懼心理、影響身體健康。
事實上,密閉狹小的環境并不一定能給我們帶來安全感,相反,甚至還可能會導致幽閉恐懼癥。今天小編就帶你來深入了解一下幽閉恐懼癥。
來源丨澎湃新聞
1 什么是幽閉恐懼癥?
首先,讓我們先來了解一下什么是幽閉恐懼癥。在《精神障礙診斷與統計手冊》第五版中幽閉恐懼癥的定義如下:一種情境焦慮障礙,是以對封閉的空間如在電梯、飛機、核磁共振艙中等感到恐懼為表現特征的焦慮癥。患有此病癥的人可能會對誘發產生恐懼的特定對象或是情境做出相應的回避行為。
幽閉恐懼癥的本質不僅僅是對所處的某一個封閉空間感到恐懼,而更是對自身處于封閉空間中可能發生的事恐懼。
那么幽閉恐懼癥患者有什么癥狀呢?典型癥狀表現是:身處封閉空間時出現恐懼和焦慮的反應,比如心理的恐慌、焦慮,和軀體產生的驚恐發作。處于密閉環境時,許多人會不由自主得感到心慌,擔心會發生什么事,想逃離當前環境,還可能出現胸悶、出冷汗、心跳加速、身體發抖、感覺窒息、呼吸急促等癥狀,甚至昏厥。癥狀嚴重者甚至于看到一張相關的圖都會隔著屏幕感到不適。
來源丨pexels
2 為什么會得幽閉恐懼癥?
研究表明,幽閉恐懼癥的產生不是由單一因素產生的,而是受綜合因素的影響。
如個人的成長經歷、心理壓力、性格因素等,尤其是在幼年時的創傷性經歷,幼年時期的心理創傷有極大可能會影響正常生活。比如幼年時期接觸過分粗暴或壓抑的環境,使正常的心理發育受到扭曲,難于對客觀事物做出正確判斷,容易產生一些心理問題。一般來說,恐懼癥的成為可能與以下幾個因素有關。
一是家庭教育及教養方式,如過于嚴厲或者教條化的教育方式會影響人的心理社會化發展,影響兒童的心理發育過程。
二是性格和遺傳因素,幼年時經歷心理創傷、重大生活變故,或在3歲前性格表現出膽怯、害羞的個體,成年后更容易出現幽閉恐懼癥。
三是生物學因素,學者研究發現患有幽閉恐懼癥的個體的突觸后5-HT受體相較于普通人更敏感,5-HT是一種興奮性神經遞質,它在興奮傳導中有重要作用,5-HT受體敏感者更容易產生情緒波動,面對幽閉環境可能會產生較常人更激烈的反應。其他造成幽閉恐懼癥的影響因素尚在研究中。
來源丨pexels
3 如何應對幽閉恐懼癥?
幽閉恐懼癥這一病癥進入人們視野的時間較短,人們對其的認知較淺,關注度也不夠高。如果發現自己患有幽閉恐懼癥該如何應對呢?首先要培養自己積極應對的態度,不要產生過度的畏懼和恐懼心理,積極求醫,盡早干預治療。在這里介紹幾種治療幽閉恐懼癥的方法。
心理誘導法是目前心理治療該病癥最多的方法,該方法在幽閉恐懼癥的預防階段和前期治療階段采用,在治療過程中,心理工作者首先對來訪者進行高壓氧治療,之后根據其在特定情況下的反應進行科學的心理誘導。在心理治療時,要讓病人感受到醫護人員對其的關心,取得病人的充分信任。從病人的心理出發,針對病人明知不必恐懼但無法控制的特點,鼓勵病人積極面對,主動克服。
二是滿灌治療法,即建立在來訪者接受過一定心理輔導的基礎上,心理工作者將其突然置于恐懼的場景中,比如一個狹小的密閉空間,引導其進入恐懼的情境,不允許其逃避,該方法的優點是見效快。在反復的刺激下,來訪者發現自己雖身處讓自己不安恐懼的環境,但是害怕的事并沒有發生,實踐和事實會使其恐懼心理漸漸消退。
三是藥物鎮靜,一般情況下推薦使用苯二氮卓類藥物進行輕度、有意識的鎮靜。但是藥物治療有可能會引起副作用,所以一般不作為治療的首選方法。
四是認知治療法,即心理工作者幫助來訪者分析恐懼的對象,建立正確的認知觀念,通過正確的認知來讓來訪者消除在身處特定環境中的恐懼心理。除此之外,還有藥物催眠、直接催眠、中西醫結合等方法進行治療。以上方法中最常使用的是心理誘導法和認知治療法。輕度患者建議在發現病癥的早期采取心理治療的方式,盡早干預事半功倍;重度患者一般在醫生的輔助下,在心理干預的基礎上進行藥物干預。具體治療方法的確定請聽取醫生建議哦!
希望大家對幽閉恐懼癥有了基本的了解,能夠避免對特定環境產生過度的恐懼心理,有效預防幽閉恐懼癥。如果發現自己有相應癥狀也不要恐慌,積極面對,尋求醫生的幫助。
來源: 北京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