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個月前,在非洲的蘇丹Wada’a村,工人們開始將水從一個類似水壩的小建筑中引到北達爾富爾州一個17,000人的社區周圍干涸的農田中。這要是在別處或其他時間段,這種簡單的灌溉行為可能并不引人注目。但這個水壩建成之際,蘇丹正陷入武裝沖突,包括北達爾富爾州首府法希爾在內的全國多個地區爆發沖突。該水壩是聯合國環境規劃署(UNEP)領導的項目,鼓舞了長期與干旱作斗爭的村民。村民Ahmed Mohamed El Doma,曾經每天騎著驢返回五個小時,從其他村莊取水。他說:“Wada'a大壩是我們現在結束這一切苦難的希望。”
圖源:聯合國環境規劃署
國際減少災害風險日活動將于2023年10月13日舉行,旨在讓人們關注像Wada'a村這樣正在與不平等和氣候危機作斗爭的社區。
Wada'a村位于薩赫勒地區,這是一片干旱的狹長土地,環繞著撒哈拉沙漠的南部邊緣,與非洲接壤。該地區正處于氣候危機的前線,因為許多地方降雨量的減少,正轉向荒漠化,沙漠正在南擴。即使有減緩氣候變化的雄心勃勃的政策,到2080年,該地區也可能變暖2.8°C,這可能是災難性的。
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達爾富爾地區經歷了干旱頻率的激增,這對當地社區產生了深遠的影響,這些社區主要種植和飼養牲畜。水資源短缺引發了世界上第一場氣候變化沖突。
為了應對水資源短缺和促進和平,聯合國環境規劃署于2013年啟動了一個綜合項目,以改善Wadi El Ku河流域的水資源管理。這條季節性河流水道穿越北達爾富爾,為70萬人的生計提供了支持,其中包括許多種植西瓜和各種蔬菜的人。
該水壩第二階段由歐盟資助,于2019年與蘇丹政府和非政府組織“務實行動”(Practical Action)合作開始。它將使12萬戶家庭受益。該項目是聯合國環境署幫助發展中國家社區適應氣候變化的更大努力的一部分。到2030年,發展中國家每年將需要高達3400億美元的資金來應對海平面上升、極端天氣和其他與氣候相關的影響。
該項目的目標之一是修復Wada'a大壩,并在附近的Edelbida'a和Kusa社區建造另外兩座堰(導流壩,weir)。堰是沿著河流分散水流的屏障,使其能夠過濾到附近的田地。與水壩不同,它們不會完全堵塞河流。除了灌溉農田外,堰還可以提供飲用水,補充地下水位,通過減緩河流流量來對抗侵蝕,并減少干旱等災害的影響。
社區希望這些堰能在2023年6月開始的蘇丹雨季前完工。也就是說,通常干燥的山谷底部Wadi El Ku已被水飽和。2023年4月15日,蘇丹爆發沖突,人們擔心大壩竣工會被推遲,Wada'a村民會錯過種植季節。
流離失所、燃料短缺、運輸困難和供應鏈問題阻礙了堰的建設和修復過程。但相關人士表示,該項目的包容性治理結構——包括社區、技術專家、社區組織以及州和聯邦官員的參與——使該項目免受沖突的影響。雨季來臨時,Wada'a大壩已經完工。另外兩個堰是部分建造的,但仍允許進行一些水源的收集和分配。
編譯:Daisy
審核:YJ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