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期以來,人們一直認為人類活動導致太平洋島嶼更容易遭受野火襲擊,但南方衛理公會大學(SMU)科學家Christopher Roos近日在《自然生態與進化》(Nature Ecology & Evolution)發表的一項研究表明,氣候是一個被低估的因素。

SMU環境考古學家兼人類學教授Christopher Roos于2013年與他的團隊一起前往斐濟西南部的辛加東卡河谷(Sigatoka),在那里他們從深層土壤中收集木炭和穩定的碳同位素,以了解該地區火災活動的歷史模式。不同的植物具有不同的碳同位素特征,可以提供有關過去植物群落的信息。

圖:維提島木炭和穩定碳同位素的地層記錄。圖源:該研究

研究小組發現,火災和火災后的草地早于人類定居數千年,與干旱密切相關,這可能是由一種稱為厄爾尼諾現象的定期發生的天氣模式造成的。厄爾尼諾事件可以改變全球的降水模式,使環境條件更易于野火發生。

美國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NOAA)在6月發布了厄爾尼諾預警,宣布了這一持續影響全球天氣的氣候事件的最新到來,預計持續到冬季,可能會發展為中度厄爾尼諾現象或強厄爾尼諾現象。世界氣象組織預測,厄爾尼諾事件在2023年下半年持續的可能性為90%,本次厄爾尼諾現象的強度“至少為中度”。厄爾尼諾現象對全球氣溫的影響通常在其開始后的一年最為明顯,本次是2024年。

研究人員表示,在過去的3000年里,在最初的人類定居之后,太平洋的偏遠島嶼經歷了巨大的環境變化。在這里,這種環境退化的人類因果關系已經毋庸置。本項研究利用來自深層土壤巖心的木炭和穩定碳同位素,重建了斐濟維提島背風干燥側Sigatoka河谷的火災活動和森林砍伐動態。研究表明,在人類定居之前的幾千年,就已經出現了火災和熱原草地斑塊,但隨著輪耕農業的建立和擴張,火災活動的規模和景觀變化加快了。人類定居前的火災通常與干旱相對應,可能是由厄爾尼諾現象引起的,通常與該地區其他地方干旱引起的野火有關。人類定居后,木炭和C4植物顯著增加,但木炭和C4植物的幾乎所有峰值都與厄爾尼諾活動的增加相對應。這表明,火災活動和森林砍伐是輪耕農業和氣候相互作用的產物,而不僅僅是人類土地利用。

Roos說,過去的研究往往更多地關注人類活動對太平洋島嶼土地的破壞,而沒有考慮氣候在破壞中的作用。他還指出,太平洋島嶼是研究草火循環的天然實驗室,這種循環在隨著入侵草種的傳播而發生野火的地區很普遍。他強調,有必要采取一種綜合考慮這兩個因素的方法,特別是在災難性野火事件頻繁發生的情況下。

他說:“過去由厄爾尼諾現象引發的干旱似乎在加劇草火循環和促進森林砍伐方面發揮了作用?!?氣候模型表明,在未來由于持續的氣候變化,太平洋島嶼可能會更頻繁地經歷類似于厄爾尼諾事件的情況。

編譯:Sara

審核:Daisy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