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1日是世界帕金森日。據估計,我國帕金森病患者已達到260萬例,約占全球患者的一半,并且預計每年新增帕金森病患者近20萬例,至2030年將有500萬例帕金森病患者。

帕金森患者的尷尬時刻

帕金森病剛剛開始發病的時候不是特別明顯,我們自己甚至觀察不到,一般我們都不會去醫院檢查,自以為的過一段時間就好了,以至于被忽略。

時刻一:手抖拿不穩東西

我們經常在影視劇中看到帕金森患者有震顫癥狀,就是手抖,比如有的老爺子喜歡喝酒,再配點兒花生米兒,是酒也拿不穩,花生米也夾不住,你說著急不!!!再比如到冬天了想給孫子織條圍巾,東西啥都買好了,這個手一會晃一會晃的,就是不聽你使喚,氣人不!(如圖1)

時刻二:走著走著“凍”住了,一走又向前沖

其實帕金森病并非只有“抖”一個癥狀。剛開始的時候走路姿勢和之前就不一樣,走路時上肢之前能擺起來,現在擺的沒以前高了,次數也越來越少了,下肢往前走的時候抬不起來腳,有時行走中全身僵住,像“凍”住一樣,不知道怎么走了。(如圖2)

比如我站起來去冰箱里拿蘋果,突然不會往前走了,邁不開步子,好不容易走起來但又剎不住車,停不下來了。好不容易往前拿到東西,又不會轉身了,所以說這個病不光是手抖,它還會影響我們日常生活活動,走路,散步。你看別人跑跑跳跳的,小公園散個步,到咱自己這里就會顯得有點困難了。

但是呢,一旦走起來之后,就好像急著要去哪里或者追上熟人,慌慌張張地向前沖,我們專業一點的就叫他“慌張步態”。所以就運動方面來看,會影響著許多患者平時與人交往,影響患者的日常生活。

這是由于帕金森病使我們患者的肌肉發僵發直,平衡能力變差,走路時害怕摔倒所以貓著身子,使重心前移,造成了駝背;同時為了穩定步子減小,使得邁步速度越來越快,再加上沒有擺臂動作,就形成“慌張步態”,就和小碎步差不多一樣,直到遇到東西擋住去路了,才能不得已停來。(如圖3)

時刻三:腳像粘在地上,容易摔倒

除了“慌張步態”,凍結現象在帕金森患者身上也有體現。凍結步態主要表現為動作在短時間內的不流暢,兩側下肢在運動過程中常常不對稱,有的時候一側腿突然邁出去,表現為猶豫不肯邁步,不能行走或行走時感覺自己的腳像“粘”在地板上或被地板吸住,抬腳、邁步困難,一般持續數秒,偶爾也可長達30秒,最嚴重時,患者行走均出現卡頓,需要他人或拐杖輔助,可伴有一定程度的雙腿顫抖。隨著病情進展,凍結步態越發頻繁并致跌倒。

行走訓練在家就能練

針對以上的問題,各位“帕友”大家別怕,我們在這里給大家介紹幾種居家自我鍛煉的方法,這樣不用去醫院就可以在家進行“行走訓練”來加強治療,都非常簡單,各位不要擔心太難,我們一起努力,加油!

1、坐位起立訓練:先找個凳子,先站立、再坐下,反復交替,不要太快,注意安全,一組8個,做上3到4組,累了咱就休息一下。(如圖4)

2、轉身練習:向左轉身,遵循從頭開始到肩到上身到下肢的順序,然后換方向。轉身時雙腿之間保持一些距離,不要并得太緊,差不多25厘米,為什么這樣呢,避免摔倒唄。還有就是拿兩把相距2米左右椅子,圍繞椅子做“8”字行走,走的時候兩個腳還是要有一些間距,拐彎的時候不能跨腳。(其免用力過大或活動過度造成軟組織損傷)。

3、步伐訓練:①原地踏步:站立位,左右雙膝交替抬高,盡可能膝抬高至腹部,同時交替擺動雙臂,各做10次;(如圖5)②原地跨步:在地上放15厘米高的障礙物,左右交替跨越障礙各10次;(如圖6)③步行訓練:根據口令向前,向左,向右,向左后,向右后, 走出“ ☆” 形。


還有幾點要注意的,我們平時穿的鞋子避免橡膠底的鞋子,因為橡膠底可能粘在地板上,增加摔倒的風險;走路時保持穩定的節奏;在節拍器(能夠打出穩定節拍的音樂工具)的輔助下進行步態訓練;同時也可以嘗試通過練太極拳來改善平衡能力。

來源: 康復科普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