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韓立強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 副主任醫師
審核:郭樹章 天津市第三中心醫院 主任醫師
日常生活中,磕磕碰碰難免發生,有時身體還可能會不小心被刀、玻璃或破碎的瓷器等劃傷而出血,這也是屢見不鮮的。那么,外傷出血后在家中該如何處理呢?是否應該像一些影視作品中展現出來的一樣,用布條、繩子或皮帶勒在肢體上來止血呢?這種方法在現實生活中可取嗎?先來看看下面這個真實的案例吧。
一天晚上,一位20多歲的小伙子在家屬的陪伴下急匆匆地來到急診室。小伙子右手托著左胳膊,滿臉痛苦的表情,左胳膊上還套了個塑料袋,塑料袋里滿處都是血,身上的衣服也被濺得血跡斑斑。急診科值班醫生急忙查看小伙子的傷口,并向家屬詢問受傷的過程。
醫生估計了一下,塑料袋里的血差不多有200毫升。拆掉塑料袋后,發現小伙子的上臂用廢舊電線纏繞著,傷口在左手手背處,大概長5厘米。盡管用廢舊電線纏著,但傷口處依然像個小噴泉一樣,還在往外噴著血。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陪小伙子來的是他的父親,父子倆一起吃飯時因家庭瑣事爭吵起來。小伙子一怒之下用拳頭錘擊家里的玻璃茶幾,結果茶幾被錘碎了,破碎的玻璃把他的手背劃了個長口子,血當時就冒了出來。小伙子的父親一看出血還挺“猛”,覺得肯定是動脈斷了,就趕緊拿家里裝修剩下的電線把小伙子的胳膊給勒上,帶著小伙子急忙趕到醫院急診科。
從小伙子受傷到醫生查看傷口,已經有30分鐘的時間了。值班醫生告訴小伙子的父親趕緊把電線解開。“為啥?出血那么猛,肯定是動脈破了呀!解開后出血豈不是更多了?”小伙子的父親將信將疑,在解開電線后,驚奇地發現手背的傷口噴血量明顯少了。醫生用紗布按壓幾分鐘后,出血基本就止住了。接下來,醫生給小伙子做了清創縫合術,還好只是靜脈斷裂,肌腱并沒有損傷,縫上傷口就沒事了。
看完這個案例,您可能會很疑惑,傷口那么長,出了血,不就應該用繩子或其他東西勒上嗎?怎么反而越勒出血越多呢?
其實,很多人對醫學常識只是一知半解,不清楚何謂“出血多”,覺得受傷后出血多就是動脈斷了,不趕緊處理后果會很嚴重。另外,很多人覺得止血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趕緊用什么東西把傷口給堵上,有些人還使用民間的各種土方,拿面粉、灰塵,甚至煙灰這樣的東西撒在傷口上。殊不知,這樣做是不科學的,不僅會增加清理傷口的難度,而且會增加傷口感染的概率。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醫學上,常用的緊急止血的方法包括指壓止血法、加壓包扎法和止血帶止血法。
受傷出血后,人們會下意識地用手指壓住傷口,這就是指壓止血法,這種方法屬于短暫的應急措施,對于較小的傷口是最有效的方法,但是壓迫時間不能過長。對于肢體較大的傷口或軟組織缺損較多的傷口,單純依靠手指壓迫的效果不太好,而且一旦使用手指壓就難以松手,這時可以采用手指壓迫鄰近動脈的方法來達到止血的目的,這與止血帶的原理是一樣的。對于一般的小動脈和靜脈損傷出血,都可以使用此種方法。當然,如果您不知道鄰近的動脈在哪里,是很難達到理想的止血效果的。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加壓包扎法是先將滅菌紗布或敷料放在傷口上,外層用紗布墊壓,再用繃帶加壓包扎,包扎后抬高患肢,以增加靜脈回流和減少出血。這是日常生活中最有效的止血方法,而且方便醫生處理傷口。如果家里沒有無菌紗布之類的東西,可以暫時用比較干凈的毛巾來壓迫和包扎傷口。即便對于較大的傷口,其效果也是很不錯的。對于常見的腕部尺動脈、橈動脈斷裂,加壓包扎法能起到很好的止血效果。
圖4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止血帶止血法適用于四肢大出血,常用的止血帶是大概1米長的橡皮管。若沒有止血帶,在緊急情況下可以用布條、繃帶來代替。將止血帶綁在患肢的根部,如上臂上1/3、大腿上1/3等部位。
圖5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止血帶止血是臨床手術中常用的手段,主要目的是止血,而且可以讓醫生獲得清晰的手術視野。但需要注意的是,止血帶的捆綁力度有明確的要求:成人上肢止血帶壓力不高于300 mmHg,下肢不高于500 mmHg,對于兒童,力度可以減半。如果想要達到理想的止血效果,需要把動脈壓閉,這個力度對于清醒的患者而言是很不舒服的,僅壓迫10分鐘左右就會明顯感覺到肢體脹痛感和不適感,時間再長會更難以忍受。但是,如果壓力達不到動脈壓閉的狀態,僅僅是把靜脈給壓閉了,回心血流會被阻斷,動脈仍然會繼續泵血,這就導致血液從破裂的靜脈處噴出,形成“噴泉樣出血”,造成動脈斷裂的假象。本案例中的小伙子就屬于這種情況。
日常生活中,若沒有經過醫學培訓,使用止血帶止血法往往很難達到有效的壓力,反而會導致出血加重,因此,不推薦自行使用這種方法。對于本案例中的小伙子,正確的止血方法是使用加壓包扎法。
您可能還會有疑惑:如何判斷是動脈損傷,還是靜脈損傷呢?靜脈比較表淺,彈性差,靜脈血顏色較暗淡,斷裂的概率比較高;而動脈位置較深,彈性好,動脈血顏色鮮紅,斷裂時可有噴射狀出血。
促進傷口愈合最主要的因素是不出現感染。而造成感染的原因主要有受傷時間、傷口污染程度、手術清創程度等。傷口感染的概率會隨著受傷時間的延長而增高,臨床上一般以8小時為界,也就是說,從受傷即刻算起,越早進行清創縫合越好,最好不要超過8小時,特殊情況下可延長至12小時。
發生外傷,醫生要做的事情是清創縫合,而傷口基本上都是污染傷口,那么患者要注意的是盡量減少傷口污染的程度,切忌使用各種各樣的材料來填堵傷口。
加壓包扎法是日常生活中應用最多、最有效的止血方法。外傷出血后,若出血不是噴射狀且傷口較臟,可在家中用自來水簡單地沖洗一下傷口。建議在家中提前備好消毒液(目前比較常用的是碘伏,因其不含酒精,使用時疼痛感會明顯減輕),可用消毒液簡單地消毒傷口,用相對干凈的毛巾壓在傷口上,再用手或手指加壓并按住傷口,趕緊去醫院即可。
您明白了嗎?不正確地使用繩子之類的止血物品,反而會增加出血量。只有正確止血,才能獲得更好的預后。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