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言
一說到便秘,很多人有這個難言之隱,網上也流傳著不少“長期便秘會導致直腸癌”的說法,讓很多人感到擔憂。那么,這個傳言是真的嗎?
分析
什么是直腸癌?直腸癌是指從齒狀線至直腸乙狀結腸交界處之間的癌,是消化道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直腸是肛門以內長12~15cm的一段消化道,末端與肛門直接相連。別小看它只有短短的12~15cm長,還不足一根筷子長度,但發生在此處的癌癥是胃腸道中常見的惡性腫瘤,發病率僅次于胃癌和食管癌。
絕大多數直腸癌病人在50歲以上,男性多于女性,國人的直腸癌多發生在中下段直腸。
直腸癌有何臨床表現?
1.大便習慣改變,比如排大便的次數增多,腹瀉便秘交替出現;
2.大便性狀改變,比如糞便形狀變細、變扁或有溝槽,或排黏液便、大便帶血;
3.排便費力,有排便感,但卻無大便解出的情況,這種癥狀很多人會以為就是普通“便秘”;
4.腹痛癥狀,可能是持續性隱痛,或者腹痛向肛門周圍放射,也可出現腹部不適或者腹脹感;
5.腹部腫塊;
6.全身癥狀,可能出現發熱、貧血、消瘦、乏力等癥狀。
其中,便血、大便次數增多、大便變細是直腸癌的常見癥狀。
經常便秘會導致直腸癌?
先說答案:長期便秘不會導致結直腸癌的發生,也不是明確的結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所謂便秘,也就是排便次數減少(每周排便少于3次)、糞便量減少、糞便干結、排便費力困難這些表現的統稱,嚴格來說它本身不是一種疾病,而是一種臨床癥狀。
得了直腸癌會出現便秘的癥狀,但便秘并不會導致直腸癌。而且,與不便秘的患者相比,長期便秘的人群患上直腸癌的發病率并沒有提高,所以便秘并不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
雖然便秘不是直腸癌的高危因素,但便秘是直腸癌的臨床表現,也就是說,得了直腸癌之后,隨著病情進展,患者會出現排便困難或排便習慣改變的癥狀。
直腸癌偏愛哪些人群?
? 一級親屬具有結直腸癌病史(包括非遺傳性結直腸癌家族史和遺傳性結直腸癌家族史)
研究表明,一級親屬患結直腸癌的人群發病風險是普通人群的1.76倍,且家族史對結直腸癌發病風險的效應還會受到患病親屬數目的影響。
? 本人有結直腸癌病史、有腸道腺瘤病史或有8~10年以上的長期不愈的炎癥性腸病
①本人有結直腸癌病史者,術后容易復發、轉移,和腫瘤本身的一些特性有關系:比如腫瘤浸潤腸管的深度、淋巴結轉移多少,是影響術后復發轉移最主要的因素。
直腸癌術后復發的風險較結腸癌要高一些。直腸癌手術操作空間有限,因此術后局部復發的情況明顯高于結腸癌。
基因突變、免疫特性對腸癌預后的影響也非常大,比如RAS、BRAF基因突變者易復發。
②以往有結直腸腺瘤病史的患者再次出現結直腸腺瘤甚至結直腸癌的可能較普通人群明顯升高。
研究認為80%以上的腸癌是由腺瘤演變而來,腸癌從腺瘤增生到晚期,通常要經歷5-10年的發展期。因此凡是檢查發現到腺瘤,均建議摘除。
③炎癥性腸病發病與腸黏膜的慢性炎癥有關,包括潰瘍性結腸炎(UC)和克羅恩病,主要發病模式為炎癥→異型增生→腫瘤。
隨著病程延長,UC患者發生癌變的風險增加。已有研究報道,病程增加1年,UC患者的癌變風險增加0.3%。
? 長期攝入紅肉和加工肉類人群
長期攝入紅肉或加工肉類與結直腸癌風險增加有關。
加工肉類每日攝入量每增加50g,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16%;
紅肉每日攝入量每增加100g,結直腸癌發病風險增加12%。
? 糖尿病患者、肥胖人群、吸煙、大量飲酒人群
糖尿病患者:糖尿病人群腫瘤發生風險是非糖尿病人群的3-4倍。
因為腫瘤細胞代謝葡萄糖的能力是普通細胞的10倍左右,糖友體內大量的葡萄糖恰好給予了腫瘤細胞充足的營養,能讓其肆意生長。
肥胖人群:其胰島素水平增加會促進細胞生長和抑制細胞凋亡,這與結直腸癌的風險增加有關。另外,身體肥胖也會刺激身體產生炎癥反應,會促進結直腸癌的發展。
長期吸煙人群:相比不吸煙的人,吸煙人群罹患結直腸癌的風險更高,而且隨著吸煙年數和吸煙支數的增加,風險會越來越高。原因可能有吸煙會影響人體免疫力、煙草燃燒產生的致癌物質,影響染色體的穩定性,引起癌基因和抑癌基因突變等。
大量飲酒人群:在長時間喝酒的過程中,有害物質攝入過多,會導致腸道黏膜受到損傷,從而影響腸道的正常功能運轉,誘發腸癌。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如何預防直腸癌?做好這四個堅持!
不良生活方式是直腸癌患病的“元兇”,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這樣做:
1.堅持體育鍛煉,如跑步、快走等有氧運動,增加自身抵抗力,避免肥胖;
2.堅持健康膳食,增加膳食纖維、全谷物、乳制品的攝入,避免高脂飲食,促進腸道蠕動,保持大便通暢;
3.堅持戒煙限酒,避免其對消化道長期的炎性刺激;
4.堅持定期體檢,參加直腸癌早期篩查,高風險人群,需進一步接受診斷性結腸鏡檢查。
直腸癌篩查起始年齡為多少歲?
中國結直腸癌篩查與早診早治指南(2020,北京)》建議,結直腸腫瘤篩查起始年齡:
1.一般風險人群40歲起接受結直腸癌風險評估;
2.中低風險的人群在50~75歲接受結直腸癌篩查;
3.高風險的人群在40~75歲接受結直腸癌篩查,如1個及以上一級親屬罹患結直腸癌,推薦接受結直腸癌篩查的起始年齡為40歲或比一級親屬中最年輕患者提前10歲;
4.遺傳性結直腸癌高危人群的篩查起止年齡要更早,并且篩查持續終生。
版權圖庫圖片,不授權轉載
結論
便秘可能是直腸癌的一種癥狀,長期便秘本身并不會導致直腸癌,但可能是腸子在“呼救”,當出現持續的排便習慣改變、便秘或不正常顏色的便便時,記得要及時到醫院檢查。
作者:胡忠東 副主任醫師、注冊營養師、健康管理師、健康中國行動宣講員
審核:王 強 北京協和醫院消化內科 副主任醫師
策劃丨鐘艷平
責編丨鐘艷平
排版丨李夢欣
文章由“科學辟謠”(ID:Science_Facts)出品,轉載請注明出處。本文封面圖片及文內圖片來自版權圖庫,轉載引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來源: 科學辟謠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