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看到一個關于動物捕食的問題,有網友提問說我們通常看到的場景都是殺死獵物后進食;但很多國內外網友自己拍攝的捕獵場景卻是直接活吃獵物。那動物捕食到底是死吃還是活吃?難道是因為不同物種有不同的進食習慣?

其實兩種都有,動物不會考慮太多的。如果要獵食者對獵物說話,很可能是:我如何吃你,與你何干?

很多時候,有的人總喜歡用自己的想法去揣測動物,比如這個問題下就看到不少回答覺得動物有愛心,從不活吃其他動物,讓我震驚。動物何需有愛心?有愛心它早就餓死了。今天來和大家聊聊這個問題。

01,很多動物的確“不喜歡”活吃其他動物

很多動物的確“不喜歡但活吃其他動物,其核心原因并不是愛心,而是因為活動物“不容易吃”...

活的動物會掙扎,甚至可能會帶來傷害,比如獵物如果不被殺死,那么它的牙齒可能會劃傷捕食者,它的四肢擺動可能會踢傷捕食者,甚至獵物鋒利的爪子,都有可能傷害捕食者。舉個例子,BBC著名的紀錄片《Life》曾經拍攝過世界上最大型的蜥蜴科莫多巨蜥捕獵牛的過程。

科莫多巨蜥是一種現存體型最大的蜥蜴,體長2-3米,雄性平均體重79-91kg

而它要捕食的動物則是野牛,這種動物,體型也很大。體長同樣是2-3米,肩高達2米,體重450-1000千克。

可以說,但從體型角度,野牛比科莫多巨蜥都大,這種情況下,野牛事實上是會對科莫多巨蜥產生生命威脅的生物。

所以,面對野牛,科莫多巨蜥是不可能進行活吃的, 因為那樣會給自己帶來生命威脅。而科莫多巨蜥的做法就是偷偷地咬獵物一口,然后趕緊躲避。

不過,這咬一口可不簡單,因為科莫多巨蜥的口腔中會有毒液,在這一過程中,會把毒液和細菌釋放到獵物身體上,接下來獵物會因為中毒和感染而慢慢喪失抵抗力,最后被吃了。

可見,大部分情況下,動物不直接活吃獵物的緣故,**往往是因為擔心受到獵物的傷害。**尤其是體型相差不大的情況下,更是如此。

其實,體型較小的也會一樣,畢竟“獅子搏兔亦用全力”!

02,什么時候動物會直接活吃獵物?

不過,畢竟也有其他情況,比如:

1,動物十分饑餓。典型的就是獅群圍攻大型動物的時候,不到迫不得已,獅群是不會進攻特別大的動物

2,動物面臨其他威脅。典型的就是動物如果還有其他的競爭者,比如非洲上的無賴鬣狗就是如此,這種動物總是喜歡搶其他動物的食物,哪怕獅子也要被搶,所以面對這種情況下,趕時間吃是最佳的。

3,獵物十分弱小。這是最常見的情況,如果獵物十分弱小,那么吞食對方其實不會存在風險,所以直接活吃。這種情況反而更加常見,因為,很多人家里的魚和烏龜就是這么養的,直接喂活的。比如隨手找個鱷龜吃魚的過程,明顯就是活吃了,而且第二口吃下去,魚還活著。

03,吞食,無關死活

事實上,對于大部分獵食行為,直接吞食才是典型的做法。

比如最典型的是須鯨捕食。

藍鯨(學名:Balaenoptera musculus)是一種海洋哺乳動物,屬于須鯨亞目。共有四個亞種。藍鯨被認為是已知的地球上生存過的體積最大的動物,長可達33米,重達181噸。藍鯨的身軀瘦長,背部是青灰色的,不過在水中看起來有時顏色會比較淡。

但是有意思的是,這種體型巨大的生物,食物卻是非常微小的鱗蝦,這么大,小蝦米。

藍鯨每次大量把海水和鱗蝦一起吞進嘴里,然后把海水過濾掉,最后剩下的就是蝦了。

大家可以想象,這種情況下,藍鯨哪有功夫判斷你是不是活的?都是吞了。事實上,自然界中,吞食才是非常常見的捕獵行為,尤其是動物界中最多的獵物:昆蟲!只不過,大部分人把昆蟲不當動物罷了。

哺乳動物加起來也就是5000來種,而昆蟲呢,全世界有170多萬種,是動物界的絕對杠把子。

很多動物都是捕食昆蟲為主,他們也根本不care 昆蟲的死活。

上圖為吃昆蟲的猩猩。

最后做一個總結:真實的動物界,捕食基本上是殺死獵物為主,但是也存在活吃。殺死獵物,安靜的享用 vs 未殺死獵物,掙扎著吃還可能會受到傷害。任何一種能夠進化到今天被大自然反復選擇的捕食者,都會優先選擇前者。但是總有例外,比如太饑餓了,比如面對其他威脅,當然也有一種情況,捕食者不在乎!事實上,自然界最多見得還是吞食,他們吃的是昆蟲~~~

來源: 李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