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僅28歲的小吳,因為感冒后顏面水腫2周到當地醫院看病。實驗室檢查結果符合“腎病綜合征”診斷。同時,小吳還有咳嗽、咳痰、發熱等癥狀,胸部CT提示存在肺部感染。因此,給予抗生素及利尿藥物進行治療。治療后,小吳水腫減輕、體溫恢復正常,但隨后出現痰中帶血、咯血、進行性氣短、胸悶、呼吸困難,經螺旋CT肺動脈造影檢查證實為肺動脈多發栓塞。立即急診,收住重癥監護病房,經積極抗凝及激素等治療后,氣短、呼吸困難明顯減輕,病情逐漸平穩。小吳有一個疑問,我得的僅僅是腎臟病,可為什么差點要了命呢?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腎病綜合征都有哪些可怕的并發癥吧!
不可小覷的感染
感染是腎病綜合征患者最常見的并發癥,也是導致其復發和療效不佳的主要原因,嚴重時甚至可造成死亡。
為什么腎病綜合征患者容易發生感染呢?主要有以下幾方面原因。
1.低蛋白血癥及營養不良導致患者抵抗力下降。
2.從尿中丟失某些免疫球蛋白,引起免疫功能紊亂。
3.應用糖皮質激素和一些免疫抑制藥物治療,以致免疫力下降。
最常見的為呼吸道感染,表現為咳嗽、咳痰,甚至呼吸困難。其次為泌尿道及皮膚軟組織感染,分別表現為尿頻、尿急、尿痛和局部皮膚紅腫熱痛等。
因此,腎病綜合征患者一定要注意:當出現感染的征象,如咳嗽、咳痰、尿頻、尿急或者皮膚某個部位出現紅腫熱痛時,千萬不要大意,請盡快到正規醫院診治,以免耽誤病情。
血栓和栓塞
腎病綜合征患者容易發生血栓,尤其是膜性腎病,其發生率可達25%~40%。血栓、栓塞并發癥是影響腎病綜合征治療效果和預后的重要因素。
腎病綜合征時,水腫、活動量減少、高脂血癥引起靜脈瘀滯,血液濃縮使黏滯度增加,纖維蛋白原、部分凝血因子含量過高以及腎上腺皮質激素導致的血液高凝狀態均是血栓形成的原因。
形成血栓的部位有哪些呢?
1.腎靜脈血栓
此部位最為常見。3/4的患者血栓形成緩慢,可以沒有臨床癥狀。如果是急性腎靜脈主干大血栓形成,患者可以突發患側腰痛、血尿或者原有蛋白尿、血尿加重。B超提示患側腎體積明顯增大。
2.肺栓塞
如果患者突然感到氣短、胸痛、咳嗽、咯血、痰中帶血、呼吸困難,則有可能并發了肺栓塞,應立刻到醫院就診。如果肺動脈主干栓塞或栓塞面積較大,則有猝死的可能。
3.下肢靜脈血栓
如果患者發現自己的雙下肢粗細不一樣,需要到醫院做B超等檢查,進一步明確有無下肢靜脈栓塞可能。
除此之外,腦血管和心臟的冠狀動脈也都有可能發生栓塞。
急性腎損傷
導致腎病綜合征并發急性腎損傷的原因有哪些呢?
1.腎病綜合征導致的低血容量及高凝狀態。
2.嘔吐、腹瀉、使用抗高血壓藥及大量利尿劑時,都可能使腎血液灌注量驟然減少。
3.腎內部的腎間質出現水腫壓迫腎小管,濃縮的蛋白形成管型進一步堵塞腎小管。
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
腎病綜合征患者為什么會出現蛋白質及脂肪代謝紊亂呢?它的危害又有哪些呢?
1.長期低蛋白血癥可導致營養不良、抵抗力下降,容易發生感染。兒童期可能會影響生長發育。
2.與金屬結合的蛋白丟失可使微量元素(鐵、銅、鋅等)缺乏,也會影響兒童的生長發育。
3.與內分泌激素結合的蛋白不足可以誘發內分泌紊亂。
4.藥物結合蛋白可以影響某些藥物的代謝,影響藥效的發揮。
5.高脂血癥增加血液黏稠度,促進血栓和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因此,腎病綜合征患者一定要及時就醫、積極治療,防止各種并發癥“越拖越重”。
來源: 醫路腎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