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古至今,蝎子都是五毒之首,這是一種在我國比較常見的蝎子,它叫東亞鉗蝎。雖然很多人談蝎色變,但蝎子是一種藥、食兩用的珍稀經濟動物。蝎子性平,中醫上有祛風、止痙、通絡、解毒功能,可治驚風抽搐、癲癇、中風等癥狀。

圖片來源:pixabay

東亞鉗蝎身體呈較深的灰褐色,螯、步足和尾部都是淺黃色。和其他蝎子一樣,東亞鉗蝎有四對步足和一對蟹鉗狀的螯肢,體長可以長到5至6厘米,身后拖著一條長長的尾巴。“尾巴”其實是延長的腹部末端,消化道一直延伸到非常靠近毒刺的地方。

別看東亞鉗蝎擁有讓人恐懼的外表,但卻是一個怕光、近視眼、怕水的毒蟲。

一、“怕光”的東亞鉗蝎

秉承蛛形綱的一貫作風,東亞鉗蝎是深居簡出的動物;它們喜歡黑暗,懼怕強光刺激,晝伏夜出。在人工養殖中,養殖戶們為了模擬東亞鉗蝎的野外生存環境,會選用雞蛋托來做它的簡易蝎窩。自然環境中,東亞鉗蝎喜歡生活在片狀巖石下的縫隙中,雞蛋托恰好可以模擬出它在自然環境中的生存狀態。把多個雞蛋托松散的堆在一起,組成了蝎垛。每個蝎垛中形成了很多可以棲息的縫隙,就是蝎窩。

圖片來源:pixabay

扒開這些蝎垛,就能看到藏在黑暗中的東亞鉗蝎,不過,蝎子既然怕光,漆黑的夜間,飼養員看清它們都難,又該如何管理呢?其實,在黑夜中尋找東亞鉗蝎要比白天更容易,因為東亞鉗蝎有個奇特的特性,在紫外光的照射下,東亞鉗蝎的外骨骼會發出藍色的熒光。除了蝎子之外,一些別的節肢動物身上也能看到類似的現象。

二、東亞鉗蝎也近視

不僅怕光,東亞鉗蝎還是個近視眼,在黑夜中活動時,它們依靠振動而非視力來感知獵物和敵人的存在。東亞鉗蝎是肉食性動物,一般只吃活物,比如黃粉蟲就是一種它比較喜歡吃的食物,因為它的視覺是不靈敏,所以動的黃粉蟲它才會去夾來吃。如果是旁邊的黃粉蟲不動,或者它不感覺這個東西是活的,它就沒辦法去夾來吃。由于它的視力很差,經常處于時飽時餓的狀態,久而久之也就養成了動物界中罕見的耐餓能力。

三、怕水也是東亞鉗蝎的弱點

東亞鉗蝎喜歡高溫和高濕的環境,但又怕水,對水很敏感,這是因為東亞鉗蝎的呼吸系統不在口腔,而是在腹部,在東亞鉗蝎的腹部分布著許多氣孔,它主要靠這些氣孔來呼吸,如果遇到積水,氣孔可能被堵住而使東亞鉗蝎無法呼吸,導致溺水,最終死亡。

圖片來源:pixabay

東亞鉗蝎雖然可以蜇人,但是毒性溫和。不同種類的蝎子毒性大相徑庭,有的人畜無害,有的卻擁有足以致命的高毒性;不管遇到什么蝎子,都不要主動去招惹它,讓它一個人靜靜。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嘮科開腦洞 科普作者

審核:王瓊 北京市農業技術推廣站 高級農藝師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