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看《動物世界》的時候,經常會看到各種動物生育幼崽的過程。你肯定也曾有這樣的感慨:這些野生動物下崽可真是太容易了。往往只是在幾分鐘的時間里,這些母親就已經完成了生育的全過程。

比如黑猩猩的幼崽,它們被娩出的過程相當簡單,幾乎是直接就來到了母親的體外,可以說相當順暢。和它們一比,我們人類似乎顯得有點弱。生孩子對于女性而言是一場巨大的挑戰,特別是在醫學不發達的古代社會,分娩是導致女性死亡的重要原因。

哪怕到了今天,現代醫學已經得到長足發展,生孩子依然是一件被當作“危險”來看待的事情,產科學也是臨床醫學中極為重要的組成部分。分娩這一正常的生理過程,在現代醫學中仿佛是被當做疾病來對待的。

圖片來源:pixabay

為什么人類會深陷于生育困境之中?或者更簡單地說,為什么對于人類來說生孩子這么難?而這個問題可以在進化論的視角下給出一個合理的答案。

一切都要從人類直立行走說起。對于人類而言,采取直立行走的方式可以更加節約能量,同時可以解放雙手,使雙手變得越發靈巧,從而發揮更大的作用。但直立行走同樣給人類帶來了沉重的負擔。

對于四條腿著地的動物來說,穩定性當然比兩只腳走路的人類要強得多。四條腿著地時,動物的兩條后腿之間可以保持較大的距離,而人類則不一樣。對于依靠兩條腿站立和行走的人類來說,兩條腿之間的距離越大,站立時的穩定性就越差。

所以為了保持足夠的穩定性,在進化的過程中,人類兩條腿的間距越來越窄,并最終達到了能夠并攏的程度,這也意味著骨盆不會太寬,而且直立行走需要強大的下肢力量,這意味著臀腿這些部位的肌肉需要變得發達,結果,在骨盆這個狹小的范圍之內,空間變得越來越小。

對于男性來說,這不會帶來什么困擾,但需要生育后代的女性而言,這就形成了一個巨大的難題。在分娩的過程中,胎兒經過產道非常困難,每一個孩子想要順利娩出都需要適應骨盆各個平面的不同形態,被動地進行一系列的適應性轉動。只有通過這樣復雜的方式,才能保證胎兒以最小徑線通過產道。

我簡單描述一下分娩的過程,包括銜接、下降、俯屈、內旋轉、仰伸、外旋轉、胎肩及胎兒娩出等動作。聽到這些,你大致就能知道它的復雜程度。

對比黑猩猩和人類分娩的過程,便能清楚地看到,直立行走帶給母親何其沉重的負擔。但從進化的角度看,直立行走又賦予了我們人類無限的可能性。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從我們的祖先直立行走的那一刻,直到今天,以及可預見的未來,每一位母親都要承受進化所帶給我們的難以擺脫的負擔。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作培育)出品,轉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孫軼飛 河北醫科大學醫學教育史研究室主任

審核:陳罡 北京協和醫院副主任醫師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