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姜默琳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審核:盧 偉 首都醫科大學附屬北京中醫醫院 主任醫師
隨著年齡增長,有些老年人開始愛忘事。忘記鎖門,忘記關火,甚至忘記吃藥,忘記熟悉人的名字,到嘴邊的話突然想不起來,開始擔心自己是不是癡呆了?記憶力下降就一定是老年癡呆嗎?其實不然。
老年抑郁癥患者可能會出現“假性癡呆”。約80%的老年抑郁癥患者有記憶力減退的主訴。除記憶力下降外,還表現計算力、理解力和判斷力減退。但通過對日常生活觀察或仔細詢問,會發現患者還有郁郁寡歡、憂心忡忡、反應遲鈍、不愿理人等情況。老年抑郁癥患者常不能很好地表達抑郁情緒,抑郁癥狀容易被認知癥狀或軀體癥狀所掩蓋,以致病情遷延,抑郁加重,可能出自傷、自殺行為。因此,當發現家里老人出現記憶力下降,尤其伴有情緒低落時應及時就醫,明確病因,早期識別和干預,有助于維護老年人心理健康。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老年抑郁癥主要有以下癥狀特點:
1. 情感脆弱,抑郁焦慮
老年抑郁癥患者常表現情感脆弱,易受外界影響,對一些小事反復思慮,憂心忡忡。對抑郁情緒常不能很好地表達,常會說“心里難受”“沒意思”。部分老人表現十分焦慮,終日擔心自己或家庭將遭遇不幸,甚至大禍臨頭。夜間失眠,反復回想曾經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甚至責備自己做錯事情,對不起家人朋友。對生活中的事情感覺無趣,提不起干勁兒,終日默默無言,或者反復訴說自己的悲慘境遇。
2. 認知損害,記憶減退
老年抑郁癥患者常表現出記憶力下降、理解力下降、反應力下降以及計算力下降等認知障礙癥狀,嚴重時和癡呆類似。有些老年人做事情時候容易分神,注意力難以集中。仔細詢問會發現,老年抑郁癥患者交談中常懶得回答問題,或者敷衍回答,這與老年癡呆患者不同,后者常用努力回答問題來掩飾記憶力下降癥狀,但答案卻不盡如人意。如果醫院就診進行認知量表檢查,抑郁癥患者的結果往往要好于預期。
3. 軀體不適,疑病癥狀
部分老年人會否認抑郁癥狀的存在而表現各種軀體不適,因此很容易被家人忽視。常見的軀體癥狀可表現為疼痛,如頭痛、胸痛、背痛、腹痛及全身疼痛;或者胸部癥狀,如胸悶、心悸、胸部堵塞感等;也有患者出現消化系統癥狀,如腹脹、腹痛等。手抖、出汗、周身乏力、睡眠障礙也是常見癥狀。患者常因軀體癥狀反復就醫,但檢查并不能解釋癥狀和嚴重程度
還有患者可能患有一些不太嚴重的軀體疾病,卻十分擔心自己的病情惡化,甚至是患上了不治之癥,家屬和醫生向患者解釋,但是患者仍難以釋懷。有時經過治療,軀體疾病已經好轉,但抑郁、焦慮卻日漸加重。如果老年人對軀體癥狀過度關注,或者對輕度疾病反應過度,要考慮到老年抑郁癥的可能,建議及時就醫。應用抗抑郁藥物治療后,患者軀體癥狀可能得到改善,記憶力、注意力,處理事務的能力也會隨之恢復。
老年期是人生要經歷的最后一個階段。身體機能下降,社會地位和社會關系的變化常給老年人心理帶來負面影響,產生抑郁、焦慮等不良情緒。老年人抑郁癥狀容易被記憶力減退或身體不適掩蓋,尤其是記憶力下降,常被認為是衰老的正常表現而被忽視,導致病情遷延。因此,生活中要多給予老人溫暖和關愛,留心老人的情緒狀態和日常表現,發現記憶力下降時要及時就醫。如果經過檢查和評估,不滿足老年抑郁癥診斷,就要進一步完善認知障礙病因學檢查,如顱腦磁共振,檢查海馬和腦血管病變情況。阿爾茲海默病患者的海馬體積常有不同程度縮小,腦血管病也會引起血管性認知障礙。如果記憶力下降伴有明顯幻覺、帕金森樣表現,還要考慮路易體癡呆可能。總之,老年記憶和情緒問題要早期識別和治療,提高老年人生活質量和幸福感。
參考文獻
[1] 陸林.沈漁邨精神病學[M]. 6版. 北京: 人民衛生出版社, 2018.
[2] 李凌江, 馬辛. 中國抑郁障礙防治指南[M]. 2版. 北京: 中華醫學電子音響出版社, 2015.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