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于曉寧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審核:陳朝英 首都兒科研究所附屬兒童醫院 主任醫師

吃喝拉撒睡是人類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是為人父母十分操心的事情。孩子排尿看似是件簡單平常的“小事”,也會讓遇到問題的大多數“新手”家長一頭霧水,不知道該如何處理。今天咱們就來介紹一些與孩子排尿有關的知識。

先了解一下排尿的過程:腎臟產生的尿液通過輸尿管到達膀胱,膀胱中的尿液儲存到一定量后出現脹滿,就會向大腦“司令部”傳送信號——盛不下了!快排尿吧!這時,人就會感覺到尿意及時如廁,大腦給膀胱和尿道釋放排尿信號,通過肌肉的作用完成排尿。但是,兒童正處于長身體的階段,膀胱容積小、大腦指揮部也不太“靈敏”,排尿常常控制不好,就會發生無意識排尿,或者出現尿頻、漏尿、尿床等情況。此時,則需要家長的正確護理和訓練,引導孩子逐漸學會自己控制排尿。

2歲以下的孩子大多無法控制自主排尿,隨著西方的一些育兒觀念的傳入,使用尿不濕(紙尿褲)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尿不濕主要由三部分組成,即表面包覆層(無紡布)、吸收芯層(絨毛漿和高吸水樹脂)和底布(PE膜)。尿不濕因方便快捷、吸收量大深受家長們的歡迎,但其透氣性、散熱性不如傳統尿布,因此容易捂出尿布疹。另外,這個年齡段也是兒童尿路感染的高發期,排尿/便之后的尿不濕容易污染尿道口,讓細菌趁虛而入,因而家長的護理尤為重要。家長要及時更換尿不濕,并在更換前清洗孩子的“小屁屁”(按從前往后的順序,用流動水沖洗)并涂抹護臀膏。最重要的是不要過分依賴尿不濕,隨著孩子的年齡增長,家長應有意識的幫助孩子戒除尿不濕,練習自主排尿。

圖1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一、戒除尿不濕的合適時機

戒除尿不濕的時機因人而異,一般年齡在1.5~2.0歲的孩子逐漸開始具備自主排尿的條件,當孩子有以下表現時,可以開始嘗試醫學上所說的“如廁訓練”。

1. 能走著去廁所,可在小馬桶上坐穩。

2. 能保持2小時以上尿不濕干燥。

3. 能自己穿脫內褲、褲子。

4. 能說出想更換尿不濕和上廁所。

5. 能聽懂并愿意服從家長的簡單指令。

6. 拉“臭臭”成形,時間規律。

7. 加分項:喜歡模仿、能做到物歸原處、對使用馬桶感興趣。

二、準備如廁訓練用物

寶寶們都這么努力了,家長也不能落后??!如廁訓練時機成熟后要開始著手準備以下用物。

1. 一個安全舒服、易清洗的小馬桶。樣式花色可以讓孩子自己挑選,推薦坐便器,兩腳一定要著地,蹲便的要求較高,不適合初學的小寶寶。

2. 內褲和褲子應寬松柔軟,方便穿脫。剛開始訓練時孩子尿濕褲子頻率高,盡量多準備一些褲子更換,尿濕就換,保持耐心,不批評,多鼓勵孩子。

3. 有意識的引導孩子表達排尿的意愿、模仿大人用馬桶的做法,當孩子有一點點進步,家長要多表揚和鼓勵孩子。親子閱讀時,家長也可以選擇有關排便訓練的繪本講解給孩子聽和看。

圖2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三、具體要怎么進行如廁訓練的呢?

1. 家長要做好心理建設,這是個可能長達數月的過程,應該循序漸進,不能急于求成。

2. 建議選春夏季開始如廁訓練,秋冬季孩子容易受涼感冒,且衣服較厚不便于穿脫。

3. 在孩子身體好、心情好,愿意配合時進行如廁訓練。

4. 成功坐在小馬桶上適應1周后,可以先嘗試白天不穿尿不濕,隨后再過渡到全天。

5. 平常孩子睡醒后可提醒其排尿,如果發現孩子有扭動身體、夾腿等憋尿表現,要引導孩子坐小馬桶排尿。

6. 正確的如廁姿勢:蹲坐在坐便器上,雙腳雙腿分開,身體前傾,后背挺直,褲子脫到雙膝以下。

7. 孩子坐在馬桶上時,不要沖廁所,避免產生驚嚇。

8. 如廁后指導孩子認真洗手,養成講衛生的好習慣。

9. 當孩子感冒、腹瀉、睡眠過沉、睡前飲水多等情況時,如廁訓練的效果可能出現暫時性退步,這是正常的。家長要始終給予積極的鼓勵和認可,相信道路雖然曲折,前途依然光明。

經過訓練后,有些孩子仍不能自主排尿,經常尿濕褲子或床單。最常見的就是年齡在5歲以上的孩子晚上尿床,又稱“兒童夜遺尿”,會嚴重影響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產生自卑、焦躁的情緒,不敢參加在外的住宿活動,不敢多喝水,也干擾大人、孩子的正常作息,增加家庭矛盾。以前老一輩的人都覺得尿床幾年慢慢就好了,部分遺尿癥確實可以自愈,但隨著生活質量的提高和生活壓力的增加,遺尿癥越來越受到家長和兒科醫生的重視。遺尿癥的孩子中近一半屬于遺傳,父母之一有過遺尿癥,其子女發生遺尿癥的風險增加5~7倍,且男孩居多。

孩子5歲之后仍尿床,應及時去醫院做相關的檢查,排除排尿障礙有關的疾病。除實驗室檢查外,兒科醫師會讓家長給孩子記錄一種叫“排尿日記”的表格,包括4個白天(日間日記)和連續7個晚上(夜間日記)孩子的飲水量和尿量。記錄排尿日記前家長要準備好2個帶刻度的量杯,一個用來測量飲水量(毫升數),另一個測量排出的尿量(毫升數)。記錄期間讓孩子做到睡前2小時盡量不喝水、睡前排空尿。排尿日記可以幫助醫生判斷孩子尿床的信息。

1. 日間日記可以估算孩子膀胱容量大小,夜間日記可以了解夜尿尿量,幫助醫生判斷有無夜尿增多。

2. 通過記錄排尿日記,家長可以加深對孩子的飲食起居的作息規律的了解,養成更好的生活習慣,尿床也會得到一定改善。

圖3 版權圖片 不授權轉載

“不積跬步無以至千里,不積小流無以成江?!保瑥拇┲虿粷竦嫩橎菍W步、牙牙學語,經過“戒掉”尿不濕練習自主排尿,再到自行如廁收放自如,點滴的日常都是進步。孩子健康成長是關乎國家和每個家庭的大事,只有積極解決好每一件孩子生活中看似平常的“小事”,才能助力于青青小草長成參天大樹。遇到孩子尿床也不用驚慌,及時就醫找原因,配合醫生對孩子生活習慣多加引導,保持良好規律的作息,相信孩子的身心發育都會越來越好!

來源: 中華醫學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