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日已至,湖邊的蘆葦逐節(jié)拔高,婆娑細長的葉片迎風(fēng)展開,生機盎然。水面上一片茂密的蘆葦叢像是一片翠綠的海洋,清風(fēng)掠過,綠海泛起陣陣漣漪,仿佛萬千蘆葦共同演奏起搖曳的樂章,令人陷入深深的遐思。隨著深秋的來臨,蘆葦葉片漸變成金黃色,蘆花如白雪般綻放。無論風(fēng)起與否,蘆葦依舊優(yōu)雅地搖擺,宛如舞動的仙女。
圖片來源:pixabay
蘆葦是禾本科蘆葦屬的植物,在全世界范圍內(nèi)廣泛分布,《詩經(jīng)》里邊有“蒹葭蒼蒼,白露為霜”的詩句,后人考證認為,葭指的就是沒開花的嫩蘆葦。這詩的后一句是“所謂伊人,在水一方”,伊人不一定老在水邊呆著,可這蘆葦啊,大多都生活在水邊。水生的蘆葦?shù)牡叵虏糠钟邪l(fā)達的根狀莖,能夠橫向延伸,上面的每個節(jié)上都可能抽出芽來,長成高大的植物體。另外,蘆葦也有旱生的,地下部分的根狀莖就不是特別發(fā)達。
在北方地區(qū),到了冬天,蘆葦?shù)牡厣锨o葉一般都會干枯,而地下莖在泥土中蟄伏。等到春暖花開,地下莖上就會抽出嫩芽來。這種嫩芽可以吃,蘇東坡的詩句“蔞蒿滿地蘆芽短”,說的就是蔞蒿和蘆芽這兩種早春野菜。
蘆芽在我國南方地區(qū)一般是每年三、四月間上市,商品名叫做柴筍或者蘆筍,不過它和天門冬科的蘆筍不是一碼事。鮮蘆芽帶有苦澀味,不能直接吃,需要經(jīng)過焯水、浸泡后才能拿去烹飪。
圖片來源:pixabay
等到夏天,蘆葦雖然還在地下抽芽,但是采摘起來就有難度了,主要是因為它已經(jīng)長出了茂密的莖葉,很容易在水邊形成大面積的蘆葦蕩景觀。這種蘆葦蕩給許多動植物提供了棲身之所,是濕地生態(tài)系統(tǒng)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城市綠化里用到的蘆葦,葉子一般都比較窄,在自然環(huán)境中,如果條件好,有些蘆葦葉子能長得比較寬大,北方地區(qū)端午節(jié)時候包粽子,大多都用葦葉子。傳統(tǒng)相聲《大保鏢》里,說到有個盛產(chǎn)粽子的地方是“京西北宣平坡下坎,有個地方叫虎嶺”。有人考證認為,相聲里說的這虎嶺,不在京西北,而是在京西南的涿州,正字寫作胡良,現(xiàn)在還有上、中、下胡良村的地名,這里靠近拒馬河,過去出產(chǎn)蘆葦葉,方便包粽子。
等到了秋天,蘆葦會長出來蓬松的“蘆花”,但其實那并不是花,而是蘆葦?shù)墓颉LJ葦真正開花的時候,看上去并沒有這么顯眼,但也能在花序上看到細長的白毛,等到果實成熟后,這些絨毛就會包裹著果實,幫助它們隨風(fēng)飄揚到遠方,這時的蘆葦果序才是人們平時說的蘆花。
參考資料
[1]中國植物+物種信息系統(tǒng)
[2]漢·許慎《說文解字》
文章由科普中國-星空計劃(創(chuàng)作培育)出品,轉(zhuǎn)載請注明來源。
作者:吳昌宇 科普作者
審核:王康 國家植物園科普館館長
來源: 星空計劃
內(nèi)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