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種“頭暈”是

抬頭暈、低頭暈、翻身也暈

感覺只要“動”就會暈……

只有一動不動時才不暈

說起頭暈,大概很少有人會聯想到“耳朵”。殊不知,很多眩暈就是因為“耳朵”的疾病引起的。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耳石”是什么?

為什么得了“耳石癥”會讓人眩暈?

耳石癥高發人群有哪些?

耳石是什么?

要了解“耳石”,就不得不提到耳朵里有一個重要結構叫**“前庭”,**它是一個可以使我們感受自身位置改變的器官。

前庭有三種重要的結構,分別是橢圓囊、球囊和半規管。半規管的主要作用是感受旋轉運動時的位置變化,而球囊和橢圓囊的主要作用是感受重力和直線加速時的位置變化。

橢圓囊和球囊內有一種類似于石頭的結構,被稱之為**“耳石”。**

在某些病理因素下,耳石會脫落到半規管內。而半規管內充滿著液體,當我們處于旋轉運動時,這些液體會把位置變化傳給大腦,使我們感知到旋轉運動時的位置變化。

由于耳石的質量比液體大,當改變體位的時候,石頭就會引起半規管內液體的晃動,讓大腦錯誤地感覺身體處在運動當中,因而出現眩暈的感覺,這就是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又被稱為“耳石癥”。

耳石癥

“耳石癥”又叫**“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盡管名字聽起來陌生,事實上它占所有眩暈的30%**左右。

一般情況下,耳石附著在球囊和橢圓囊表面,由于各種原因造成耳石脫落后,耳石就會進入到位于球囊和橢圓囊旁邊的半規管內,半規管內有淋巴液流動。

當人體頭部位置發生變化時,半規管里面的耳石也會隨之移動,從而導致淋巴液內的毛細胞纖毛偏移,使毛細胞異常放電。

正常情況下,兩只耳朵內側毛細胞放電是均等的,所以傳遞到前庭中樞時,大腦可以處理這些均衡的信號。

但是,當一只耳朵內耳石脫落,另一只耳朵內耳石沒有脫落時,雙耳內的毛細胞放電不均衡,或雙側輸入到前庭中樞的前庭信息不均衡,**前庭中樞無法處理不均衡的運動信息,**所以就會產生暈眩的感覺。

耳石癥高發人群

一般情況下,這一類人可能比較容易發生耳石癥:

1、40歲以上的人

耳石癥的發病高峰年齡一般在40~60歲之間,這可能與該年齡段人群前庭慢性缺血有關。

2、壓力大、體質弱的人

如果我們長期處于壓力之下、睡眠不好、過度疲勞等不良生活狀態,就可能會造成內耳小動脈發生痙攣、缺血等情況,從而導致耳石癥的發生。

**低頭玩手機、用電腦,長期處于不良頭位姿勢,**也會加重內耳血管痙攣、細胞缺血,使耳石更易脫落而致病。

體質較弱的女性也屬于高危人群,女性患耳石癥多于男性(比例接近1.6~2比1)。

3、骨質疏松患者

骨質疏松只是耳石脫落的一種誘因,由于耳石內含碳酸鈣結晶,如果發生骨質疏松,局部結構的變化會增加耳石癥的風險。

4、有偏頭痛的人

一般**26%**的耳石癥患者為偏頭痛患者,前庭性偏頭痛,是耳石癥的一種臨床現象,常與耳石癥導致的良性陣發性位置性眩暈同時發生。

5、有外傷或手術影響的人

發生車禍、外力撞了耳部、大腦、耳朵做了手術、在乘車時因為汽車突然加速或減速導致頸部損傷,這些都會引起耳石脫落,從而導致耳石癥。

6、患前庭神經炎的人

病毒感染造成的前庭神經炎常伴發耳石癥,在前庭耳石器發生水腫時,也會出現**“小晶體”**脫落。

一般前庭神經炎發作一年內,患者都可能發生耳石癥。

來源: 生命時報、數字北京科學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