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

網上一名大一學生

在籃球場打籃球突然“暈倒”

醫院緊急救治依舊未能搶救成功

引發社會各界關注

“運動猝死”的新聞每隔一段時間就會出現,讓人非常惋惜。明明平時看起來身體挺健康的人,怎么只是“運動”一下,就引發如此嚴重的后果?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什么是運動性猝死?

“猝死來臨”身體會釋放什么信號?

運動高危時刻有哪幾類?

運動性猝死

運動性猝死,是指在運動過程中或運動后24小時內發生的非創傷性意外死亡。

運動性猝死的最主要原因是心源性猝死(占81%),大部分是由于潛在的心臟疾病導致的。腦源性猝死占運動性猝死原因的第二位(17%),主要有腦血管畸形、動脈瘤或高血壓等。

猝死有心源性及非心源性之分,心源性是指因心血管疾病而發病,其中以冠心病最常見。非心源性因素有過度勞累、酗酒、服用藥物、劇烈運動等。

“心源性猝死”是運動性猝死的主要表現形式,如:心肌炎、先天性冠狀動脈畸形、心肌肥厚等。刺激因素還包括:急性心肌缺血、交感神經興奮和血流動力異常引起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等。

也就是說,“運動性猝死”并非憑白無故的發生,而是心臟自身的器質性缺陷受到刺激因素而誘發。

猝死

猝死看似事發突然,實則有跡可循。當身體出現以下6種信號,需要注意猝死發生。

1、近期出現或加重的胸悶

如果近期突然出現活動后胸悶,休息后可緩解,提示可能患了冠心病

如果以前就有胸悶的癥狀,近期癥狀加重,說明以前穩定的斑塊,隨時可能發展為大的破損,導致急性心梗的發生。

2、心慌

不定期出現的心率加快通常是快速性心律失常的結果。

多數心律失常的危險性較小,不會引發猝死,但如果是頻繁發作的室性心律失常,則有發展為室顫的風險。

3、心跳過緩

心臟的跳動是由特定的起搏細胞發起的,起搏細胞功能變差,就會導致心臟跳動速率減慢,嚴重時會引發心臟停搏。

心率小于50次,血壓變低,容易出現長時間的心臟停搏,導致猝死。

4、暈厥

暈厥是猝死的重要前兆,多數暈厥是由于心跳突然減慢或停止,導致腦供血不足而引起的。

暈厥有時持續幾秒鐘后能自行恢復,如果不能恢復,便會造成猝死。出現不明原因的暈厥,應非常警惕,盡快查明原因。

5、不明原因的疲乏

出現不明原因的疲勞、乏力,或伴有胸悶、水****腫,應警惕猝死的發生,這種情況可能是由于心肌炎或心肌病造成的。

心肌炎在年輕人中比較多見,通常見于感冒1~2周后,出現疲乏、胸悶、乏力等癥狀,極易引起急性心衰。這種情況下應嚴禁重體力活動,臥床靜養。

6、眼前發黑和肢體麻木

腦卒中也是引起猝死的重要原因,如果出現單側看不到東西、單側肢體麻木、乏力,或走路不穩、有踩棉花感,應警惕腦卒中的發生。

運動高危時刻

想在運動過程中遠離危險,建議要小心這幾類運動高危時刻:

1、熬夜后不要運動

熬夜后容易引發心律失常,尤其是經常熬夜的人,第二天心跳就會加速,引發心律失常,這個時候再去運動,猝死的風險就會隨之增高。

2、喝酒后不要運動

酒精可能會誘發心律失常,同時,酒后運動還會影響酒精的代謝,增加心肌的耗氧量,從而讓心血管的負擔增加。

3、感冒后不要運動

感冒的時候,身體的免疫力本來就差,運動會進一步加速免疫力下降,讓病毒更易侵入身體,還可能會引發心肌炎。因此,患了感冒后,最好多喝水、多休息,先讓身體恢復過后再進行運動。

4、勞累后不要運動

身體在勞累后,本身就會讓心臟處于超負荷的狀態,如果這個時候再運動,只會增加心臟的負擔,容易引發心臟的疾病。所以,勞累過后應該讓身體好好休息休息。

5、長期不運動不要劇烈運動

一個缺乏鍛煉的人馬上進行劇烈運動,那么他運動性猝死的概率會比其他人高多倍。不管做任何的運動,都要循序漸進,同時,在運動前做好相應的熱身運動。

6、出現不適時不要運動

運動猝死的發生雖然很突然,但并非沒有任何預警信號。如果近期出現暈厥、頭暈、心前區疼痛或者是勞累后心前區胸悶不適,或者是運動中出現這些癥狀,應該立即停止運動計劃,并盡快到醫院進行相關疾病的排查。

因此,為了遠離這些危險,建議小伙伴要定期體檢身體,重視CT、心臟彩超和心電圖等心血管系統檢查項目,排查心臟、腦血管等方面的疾病,在參加劇烈運動或比賽前更是如此。

來源: 健康時報、生命時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