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中,“渴”通常是提醒我們要喝水的信號。當身體缺水時,細胞外液的滲透壓升高,位于下丘腦的渴覺感受器受到刺激,便會引起口渴的感覺。這也就是說,當你感受到“口渴”的時候,實際上身體已經處在缺水狀態了,越缺水,口渴的感覺越嚴重。

不過,每個人一天到底要喝多少水,其實沒有一個確定的數字。人體攝入水,主要是直接喝,以及吃各種食物,代謝水則主要是排汗、排尿、呼吸等。只要輸入和流失水的總量達到平衡,人體就不會缺水。

水周轉量(water turnover)是衡量人體每天需水量的指標。研究人員通常使用同位素標記法,來觀察水在人體內的代謝活動。實驗期間,參與者們會喝下含有氫的同位素“氘”的水,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重水”。這種水能夠正常參與人體代謝活動,而且沒有放射性,非常安全。研究人員能夠追蹤、觀察氘在人體內的去向,就可以知道人喝下去的水都去了哪里,從而計算出水周轉量。

配圖來自圖蟲網

1993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研究人員利用同位素標記法,測算了171名6–15歲的孩子,發現無論是男孩還是女孩,隨著年齡的增長,他們的水周轉量都會下降。另外,這些孩子的水周轉量,都會比那些久坐的都市白領們要高。

2022年的一項研究,則進一步深入探索了不同人對水的需求量。研究人員選擇了來自26個國家5604名志愿者,而且年齡覆蓋很廣,下到出生8天的小嬰兒,上到96歲高齡的老年人。

通過同位素標記法,研究人員發現,人體的能量消耗情況、是否為運動員與水周轉量的關系最為緊密,性別、年齡、生活國家的經濟發展程度等也會影響水周轉量。研究人員根據相關數據,大致估算出健康的成年男性平均每天需要攝入水為 2.7L,算上食物中所含的水,也就是大約 20%–50%后,他每天還要喝下大約1.35L–2.16L水。

當然,這并不意味著你要遵守這個數字來喝水,事實上,研究人員總結了一個非常復雜的公式來計算不同人每天的需水量,感興趣的話,你也可以根據這個公式來算算,自己每天需要多少水——

PAL:身體活動水平,PAL = 人體24小時總能量消耗 / 人體24小時基礎能量消耗

體重:單位 kg

性別:男性為1,女性為0

濕度:當地空氣濕度,單位 %

運動員狀態:運動員為1,非運動員為0

HDI:人類發展指數,「高」為0,「中」為1,低為「2」,中國為「高」

海拔:單位 m

年齡:單位 year

溫度:當地氣溫,單位 ℃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胡桃夾子

審核:陶寧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