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睡午覺的習慣嗎?俗話說,“中午不睡,下午崩潰”,美美吃上一頓午飯后,舒舒服服躺下睡一覺是許多人的習慣。但為什么吃完飯后會犯困呢?

其實,這個現象不止在人類身上有,老鼠、蛇、一些昆蟲,甚至連秀麗隱桿線蟲這樣的低等生物,在飽食一頓后,都會有些困倦或活動性降低。這個現象十分常見,但其背后的原因可十分復雜。

1983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饑餓程度、攝入食物量以及食物成分等多種因素,都會影響飯后困倦的程度。

此后的一些研究進一步證實了這個結論。

2012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中,研究人員發現,在模擬駕駛實驗中,和吃個半飽相比,完全吃飽的人在駕駛過程中更容易偏航,這就意味著更加容易出事故。腦電監測表明這些人駕駛過程中的困意也更強。

除了吃得多少外,科學家們還發現,吃什么也會影響困倦程度。根據 2018 年發表的一篇論文,無論身材是胖還是瘦,在吃一頓高熱量、高碳水飲食后,人們都會犯困。根據 2002 年發表的一項研究,在每天只吃一頓飯的情況下,早上吃高碳水食物后體內褪黑素的含量,會高于晚飯吃同樣種類食物后褪黑素的含量。這也就是說,吃飯的時間可能會影響人的晝夜節律。但這也只是停留在推測階段,目前也沒有明確的實驗證據證明,高碳水食物會讓人飯后困倦。

配圖來自圖蟲網

由于飯后困倦的問題涉及的因素實在是太多了——消化、神經、內分泌……各種因素混雜在一起,導致我們至今無法搞清楚究竟是什么讓我們“中午不睡,下午崩潰”。但這并不妨礙我們去解決這個問題。

比如,2015 年的一項研究發現,午飯后暴露在藍光環境下,可以顯著降低大腦中α波的水平,提升認知能力。α波是大腦困倦的標志,它的活動降低意味著人會更加清醒。這也就是說,對于天天坐在電腦前的都市白領來說,午飯后忍著困,盯一會電腦屏幕或者高強度刷刷手機,可能就能變得更加清醒。

此外,午飯吃清淡一些,比如蔬菜、全麥面包等,或者來杯咖啡等,都能讓你不那么困。當然,如果實在忍不住,那就去小憩一會,畢竟老祖宗那句俗話說得對。

本文為科普中國·星空計劃扶持作品

作者:胡桃夾子

審核:陶寧

出品:中國科協科普部

監制:中國科學技術出版社有限公司、北京中科星河文化傳媒有限公司

來源: 星空計劃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