奶類的營養豐富,組成比例適宜,容易消化吸收,同時富含鈣質,也是優質蛋白質和B族維生素的良好來源,適量增加奶類攝入有利于骨骼健康和兒童青少年的生長發育。

但是,面對市面上種類繁多、琳瑯滿目的“乳制品”,我們應該如何區分呢?

其實只要看好包裝上的蛋白質含量以及配料表兩處,我們就可以簡單有效的選擇到合適的“乳制品”。

1、蛋白質含量

按照食品安全國家標準,巴氏殺菌乳及滅菌乳(蛋白質含量≥2.9g/100g)、調制乳(≥2.3g/100g)、發酵乳(≥2.9g/100g)、風味發酵乳(≥2.3g/100g)。

總體來說,各種適合選擇的乳制品,其蛋白質含量都是相對較高的,并有益于增加優質蛋白質的攝入。

2、配料表

通常來說,配料表中的各種配料,其排位是按照含量多少來進行前后順序的排列。

對于兒童青少年而言,配料只含有生牛(羊)乳(添加或不添加復原乳)的“牛奶(羊奶)”以及生牛(羊)乳或乳粉為主,再添加各種菌發酵制成的“酸奶”更為推薦。簡單來說,配料表越簡單越好,不另外添加白砂糖、果葡糖漿、食用香精等更加合適。

我們用紅(不推薦)、黃(適量)、綠(推薦)三色來對市面上的一些“乳制品”來舉例區分一下:

紅色:蛋白質含量往往較低,每100ml中只含有少量的蛋白質(1g左右),并且在配料表中第一位為水,額外添加果葡糖漿、白砂糖等以增加風味。

黃色:蛋白質含量正常,但配料表中會額外添加白砂糖、果粒等來增加風味。

綠色:蛋白質含量正常,配料表中只有生牛(羊)乳或乳粉,以及發酵用的菌類,無其他添加。

既然乳制品的優點那么多,我們是吃的越多越好么?

答案當然是否定的!NO!

在《中國居民膳食指南(2022)》中,推薦學齡兒童每天攝入相當于300g液態奶的奶制品,對于超重或者肥胖者,可適當選擇脫脂或者低脂奶(當然是需要在控制每日總量攝入的情況下)。

牛奶雖好,也不可多喝哦,合適的量和種類才是最好的!

對于有牛奶蛋白過敏和乳糖不耐受的人群,可以在營養師和醫生的指導下進行選擇。

項目來源:上海市科委科普項目資助(項目編號:21DZ2301800)

作者:茅曉蒙 牛楊 | 上海市兒科醫學研究所 上海交通大學醫學院附屬新華醫院

來源: 中國好營養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