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越南戰爭初期,許多美國直升機由于缺少武器,被地面擊落。于是美國給AH-1眼鏡蛇配備了武器,并在越南戰場上迅速證明了它的價值。早期武器直接安裝到直升機艙門處,射手從艙門對地面目標進行射擊。
圖1 越南戰場美軍眼鏡蛇直升機艙門火炮(圖片來源:新浪)
隨著武裝直升機的發展,直升機目前可以掛載空地導彈、空空導彈、航炮、火箭彈、機槍等多種火力。火力控制系統也越來越先進,射擊精度和火力強度都得到全面提升。
一、空地導彈
直升機掛載空地導彈主要打擊敵方地面的坦克、裝甲車、汽車等機動目標,也可以用于摧毀雷達站、燃料庫、彈藥庫等固定目標。通常采取有線制導、激光制導、毫米波雷達制導等方式。
有線制導需要射手用瞄準鏡十字線持續壓住目標,直至導彈擊中。這就要求直升機在射擊過程中保持懸停或低速直線飛行狀態,此時極易遭到攻擊。線控導彈的射程較短,在3-4千米左右。
圖2 美軍眼鏡蛇直升機掛載6枚導彈AGM-22線控導彈(圖片來源:網易)
激光制導空地導彈是一種半主動制導方式。用激光束照射目標,導彈從直升機上發射后,激光導引頭接收目標反射的激光信號。照射目標的方式比較靈活,可以本機照射,也可以他機(包括直升機、無人機)照射或者從地面照射。導彈射程可以達到8-10千米。
圖3 俄羅斯卡-52直升機上掛載的激光制導空地導彈(圖片來源:網易)
毫米波雷達制導的空地導彈采用更先進的制導系統,導彈能夠“發射后不用管”。典型代表就是美國長弓阿帕奇掛載的“長弓海爾法”導彈,使用毫米波制導方式,最大射程可以達到8千米。
圖4 美國阿帕奇直升機掛載的毫米波制導空地導彈(圖片來源:百家號)
除了以上制導方式外,還有紅外成像制導、多模制導等方式,但發展主流還是自尋的制導。
二、航空火箭彈
航空火箭彈是面狀打擊火力,主要打擊地面集群目標,包括人員、車輛集結地,炮兵陣地等面狀目標。各國使用的火箭彈口徑不一,包括57、70、90毫米等多種口徑,射程可以達到6~10千米不等。火箭彈裝在火箭發射巢中,7管和19管火箭發射巢比較多。
圖5 米-17上發射的57毫米火箭彈(圖片來源:百家號)
傳統的火箭彈是沒有制導功能的,發射容易受到直升機搖擺晃動的影響,發射后散布面積比較大、精度較低,圓概率誤差能達到10米。為了提高命中精度,有些航空火箭彈裝配了簡易激光導引頭,實現半主動激光制導,圓概率誤差可以縮小到2米左右。
圖6 美軍九頭蛇非制導火箭彈更換激光導引頭三維示意圖(圖片來源:百家號)
為實現對不同類型目標的殺傷,航空火箭彈還可以使用穿甲彈、殺爆彈、子母彈等多種彈頭。
三、空空導彈
直升機掛載空空導彈主要用于打擊低空目標,包括飛機、直升機、無人機等。機載空空導彈大多數是從地面防空導彈或者戰斗機使用的空空導彈改進而來,比如美國直升機掛載的毒刺空空導彈就和地面使用的毒刺便攜式防空導彈同源。
圖7 虎式直升機掛載2枚毒刺空空導彈(圖片來源:百家號)
目前,直升機掛載的空空導彈主要使用紅外制導方式,發射后不用管,導彈自主尋找目標。最大射程可以超過5千米,彈頭采用近炸引信或智能引信,具備全向攻擊能力。
圖8 阿帕奇直升機發射毒刺導彈(圖片來源:網易)
四、航炮和機槍
航炮主要用來打擊地面人員、車輛,也可用于打擊空中的直升機和無人機。大多數武裝直升機都在機頭下方安裝有一門航炮,航炮能夠和飛行員頭盔聯動,飛行員看向哪里,航炮就可以指向哪里。
圖9 我國直-10武裝直升機航炮(圖片來源:網易)
俄羅斯卡-52武裝直升機比較特殊,航炮安裝在機身側面,射擊范圍受到很大限制。直升機航炮口徑大多在20毫米~30毫米之間,有效射程可以達到2000米。航炮射擊時,后坐力對直升機結構和飛行都會有一定影響,因此航炮口徑和安裝位置都是經過嚴格計算和試驗的。
除了武裝直升機可以掛載武器外,運輸直升機經過改裝后,也可以掛載多種武器,對地突擊能力能夠大為提升,既能運輸,也具備火力打擊能力。
圖10 武裝型黑鷹運輸直升機(圖片來源:百家號)
如上圖所示,黑鷹運輸直升機通過加裝武器掛架和光電瞄準裝置,可以掛載導彈、火箭彈等多種武器。除了這些武器外,運輸直升機最常用的武器是艙門機槍,能夠為地面士兵戰斗提供火力支援。
圖11 運輸直升機艙門機槍(圖片來源:百家號)
艙門機槍射擊后坐力也會影響直升機結構和飛行,需要根據直升機大小選取艙門機槍的種類和數量,并用專用掛架進行固定。
由于最大起飛重量都有限,直升機掛載武器的數量是受到限制的。武裝直升機每次執行作戰任務時,都根據任務需要有針對性地選擇武器,比如直升機執行護航任務時,需要掛載空空導彈,執行對地火力突擊任務時,需要掛載空地導彈和火箭彈等等。
科普團隊簡介:597.9高地科創團隊,是一個致力于現代戰爭研究、作戰理論創新、軍事科學普及和提供專業軍事理論咨詢的年輕科技創新團隊。團隊由數名軍事學博士組成,有豐富的部隊、院校、科研機構任職經歷,有豐碩的學術科研成果,具備嚴謹求實的治學態度、敢為人先的創新精神。團隊的根本宗旨是“傳播科技知識、弘揚戰斗精神、助力強國強軍”。
出品:科普中國軍事科技前沿
作者:陸鷹(軍事專家)
策劃:金赫
科學審核:梁春暉(軍事專家)
監制:光明網科普事業部
來源: 597.9高地科創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