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的生長蘊含著生命神秘且強大的力量,一顆小小的、禁不住風雨的幼苗會隨著時間的流逝長成參天大樹。它們即使成長惡劣的環境中也能生存并繁衍生息,從植物的身上我們能夠感知到強大的生命力。今天,我們一起走近山桐子的世界,看它如何成長。

山桐子別名水冬瓜、油葡萄,擁有抗干旱、抗瘠薄、抗高寒、產量高的特性,能夠有效的綠化荒山荒坡、減少水土流失、美化環境、并且適生范圍廣,生長適應性強,豐產時期長。在我國主要分布于甘肅南部、陜西南部、山西南部、河南南部、臺灣北部和西南三省、中南二省、華東五省、華南二省等17個省區。

一、生長環境

生長于海拔400-2500米的低山區的山坡、山洼等落葉闊葉林和針闊葉混交林中,通常集中分布于海拔900米(秦嶺以南地區)至海拔1400米(西南地區)的山地。

喜光樹種,不耐庇蔭。在茂密森林中很少見到山桐子。常與木荷、薯豆、杜英、擬赤楊、青岡、松類等針、闊葉樹混生,也往往散生在經營粗放的杉木林中,未見有純林。

山桐子具備耐寒、耐熱、耐旱、耐瘠薄的優良特性,既能耐-14℃低溫,又能耐 40℃高溫,植物專家稱之為“中華奇樹”。其對土質要求不嚴,喜深厚、潮潤、肥沃、疏松的酸性土壤或中性土壤,有較強的抗病性,一般很少發生病蟲害。

二、生長歷程

1、幼苗期

山桐子在幼苗時期通常呈裸露狀態,沒有葉片,隨著時間的流逝、生長的推進,幼苗開始發育出一對小葉片,這是它第一個真正的葉子。葉片呈卵形或卵狀披針形,有光澤,邊緣有通常是密集的細鋸齒狀。這對小葉片會不斷增大,直至成熟。幼苗期間,山桐子生長的速度很快,因為在幼苗時期它具有很強的呼吸能力和光合作用能力,以此來促進葉片生長及形成根系。

2、幼樹期(4年生前)

此時,山桐子樹開始掛果,幼樹期山桐子樹體離心生長旺盛,地下和地上占據的生長空間迅速擴大,形成骨架。一般是先形成垂直根和水平骨千根,繼而發生側根和大量須根。幼樹期枝條生長勢強,呈直立狀態,因而樹冠多呈圓錐形或塔形。

3、盛產期

山桐子在15年后為盛產期,單株掛果可達100kg以上,平均畝產可達1.5噸以上。被專家譽為“樹上油庫”,農民稱之為“搖錢樹”。果肉含油率40%—43.6%,種子含油率25%—29%,全果含油32%—38%,亞油酸含量率60%—85%,亞麻酸含量率2%,維生素E含量率1110毫克/公斤。

山桐子盛產期20年至60年,存活時間長者百年以上,甚至更久。

來源: 拾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