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發性肝癌(簡稱肝癌)是我國高發的一種惡性腫瘤。世界衛生組織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的2020年全球最新癌癥負擔預估數據顯示,中國2020年肝癌發病率居中國惡性腫瘤第5位,新增41萬例;死亡率居第二位,死亡39.1萬例。近5年我國肝癌年平均發病人數為42.3萬例,占全球42.5%。由于肝癌早期癥狀不典型,等出現肝區疼痛、消化道癥狀和出血等典型癥狀時,多數患者已發展至中、晚期,喪失手術機會。那么,在生活中應如何有效降低肝癌發生風險和控制疾病的發展呢?
一、接種乙肝疫苗
中國是乙肝大國,我國的肝癌多在乙肝肝硬化的基礎上發展而來,接種乙肝疫苗是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最經濟有效的方法。我國自1992年起將乙肝免疫納入免疫計劃,在接種疫苗的人群中,乙肝表面抗原陽性率已有明顯下降。通過接種乙肝疫苗預防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從而進一步預防由此導致的肝癌。
二.抗病毒治療
除了乙肝人群,丙肝病人也在逐漸增加,患丙肝后可能會增加肝癌的發病風險。對于乙型或者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通過抗病毒治療可以最大限度地抑制或清除肝炎病毒,延緩和降低相關肝損傷、肝硬化及肝癌的發生風險。
三.健康生活方式
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需要注意戒煙戒酒,適當運動,低脂飲食,提倡以蔬菜為基礎的膳食模式,不吃腌、熏、烤及霉變食物,保持充分睡眠,維持健康體重以及不飲用受污染的水源。注意減少食物儲存時間,加強食品的干燥,避免廚房竹木餐具的霉變,減少黃曲霉毒素的產生及接觸。
四.早期篩查
較早進行篩查有助于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這是提高肝癌療效的關鍵。早期篩查的主要手段包括血清甲胎蛋白、異常凝血酶原和肝臟超聲檢查,尤其是有肝炎、過度飲酒、肝硬化以及有肝癌家族史等的肝癌高危人群應每半年至少進行一次相關篩查。
肝癌是常見惡性腫瘤。定期接種乙肝疫苗、治療乙型或者丙型病毒性肝炎、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以及定期檢查是肝癌有效的“擋箭牌”。盡早地發現肝臟疾病出現的趨勢和預兆,能夠及時進行干預,早發現早治療,防止小問題逐漸發展成為肝臟疾病,這有助于保護肝臟功能,預防肝癌的出現。
來源: 中國抗癌協會科普平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