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第19屆亞運會在杭州正式開幕。而在細雨霏霏的杭州植物園,一群熱愛科學的大朋友小朋友聚集在一起,上了一堂關于竹筍的科學課。這是浙江省科技館最新一期的“科學有觀”活動,也是全省科普日系列活動之一。
活動一開始,科技館的表演天團就帶來了一場非常應景的表演《我和亞運有個約會》。從北京亞運和杭州亞運兩代志愿者的故事說起,帶著觀眾從亞運會這面“鏡子”中,感受中國的崛起、科技的進步。這場在亞運開幕式當天進行的亞運主題科學表演,不僅讓孩子們真切感受到了亞運會的激動和喜悅,還讓他們對科技和體育的結合有了更深的認識,特別有意義。
從小蔬菜到大食品
竹子是世界上生長速度最快的植物,而中國更是世界上竹資源最豐富的國家。去年暑假,國家林業和草原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就來到過浙江省科技館,當時為公眾帶來了一場關于竹子的科藝融合課。昨天,“科學有觀”的竹子科學課再次返場!這一次,我們的主角是——竹筍。
國家林草局竹子研究開發中心“筍竹食品創制”團隊負責人,福建省協同創新院竹產業(建甌)分院院長吳良如研究員給大家分享了竹筍美味背后的科學知識。
吳良如拿鮮竹筍和鮮牛奶進行營養成分的比較,發現竹筍含有的蛋白質和牛奶相差無幾,而脂肪含量則遠遠低于牛奶,可以說是一種純天然高纖低脂的優質植物奶。通過一系列研究表明,竹筍的膳食纖維具有減肥和提高胰島素靈敏性等功效,它的減肥效果甚至比市面上很多減肥產品還要好。
中國人喜歡吃筍,杭州經典美食片兒川里面就有筍片提鮮,《詩經·韓奕》中有這樣的詩句,“其籟伊何,惟筍及蒲”,可見早在三四千年之前,我國就已經開始吃筍,并把筍當作美味。
而如何讓竹筍從傳統山珍,變成未來食品??茖W家們一直在研究這些餐桌上的科學。
吳良如團隊針對竹筍化學成分進行功能化分析,有針對性地開發功能性食品,例如膳食纖維粉、蛋白粉等。還研發了竹筍全營養粉制備工藝與技術,以新鮮竹筍/水煮筍為原料,經過預熱滅酶、高速雙道打漿、膠體磨粉碎、離心噴霧干燥等步驟得到竹筍營養粉。
為了讓更多人享受到竹筍的營養和美味,科學家們還開發了竹筍源主食,比如針對中國北方的竹筍面條、饅頭,面向歐美的竹筍面包,還有零食,如竹筍餅干、飲料等功能產品,真正把竹筍從小蔬菜變成了大食品。
有科普也有未解的答案
活動現場,小朋友們也積極提問,其中兩個問題讓吳良如非常感慨,“為什么竹子可以長那么快?”“為什么竹子開花之后會死?”吳良如告訴大家,竹子長得非常快,“例如,中國最重要的大型竹子—毛竹,當春天毛竹筍長到四五米高后,進入快速生長期,有時一天最多可以長近兩米。但竹子為什么可以長這么快,至今仍然沒有完全弄清楚。如果我們能夠找到其中的原因,也許就可以將這種快速生長的機制應用到其他植物上,讓它們也能像竹子一樣快速生長”。
而關于竹子開花,吳良如表示,“我們只是了解到一些規律,比如不同品種的竹子開花的時間不一樣,還有環境惡劣的地方竹子更容易開花。然而,關于竹子開花的具體原因,我們還需要進一步的研究和探索”,“這些問題的答案將留給未來的小朋友們來解答,科學的發展本身就是一個持續不斷的過程。”小小竹子里蘊藏著大大的科學奧秘,這里面也有勇攀高峰、敢為人先的科學家精神。
分享活動結束后,吳良如還帶著小朋友們一起參觀了杭州植物園里的小竹林,給大家實地講解了植物園里的金鑲玉竹和方竹,“金鑲玉的新竹會顯現出美麗的黃色,每一節之間都有綠色的縱紋,因此得名。它主要作為一種觀賞植物,非常適合園林景觀,當然它的竹筍也很好吃”,“方竹的竹竿接近方形,竹節上還有一圈短刺,你們可以試著摸一摸”,孩子們好奇地摸著竹竿,看看是不是真是方形的。
杭州植物園除了有竹類植物區,還有木蘭山茶園、杜鵑槭樹園、桂花紫薇園、百草園等等,不同季節都有不同的風景,對自然里的科學感興趣的話可以去里面多多探秘噢。
細雨逐漸停歇,杭州植物園恢復了寧靜。而在孩子們的心里,關于竹筍科學課的美好記憶將永遠留存。這次活動不僅僅是一堂科學課,更是一次親身感受自然科學的奇妙之旅。
ABOUT.科學有觀
為傳承科學家精神,賦能新時代發展,激勵引導青少年學習老一輩科學家精神,浙江省科技館以社會科學傳播責任為驅動,基于核心需求,打造全新科普品牌——“科學有觀”。通過科學家講述科研背后的故事,讓科學家精神見人、見事、見物、見精神,可親、可敬、可感、可學習。
都市快報·橙柿互動 記者 翁丹妮
來源: 浙江都市快報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