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的北方地區,大斑啄木鳥是一種較為常見的鳥類,是留鳥。它們的鮮艷羽色、獨特的外貌以及勤奮的啄木之聲,使人們常常容易辨別到它們。2023年9月,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網絡(GBIF)發布了北京地區大斑啄木鳥的數據。該數據由守庸、守元報告。

圖源:GBIF

圖源:守庸、守元

大斑啄木鳥(英文名:Great Spotted Woodpecker,學名:Dendrocopos major),是一種中等體型的啄木鳥,以其醒目的黑白羽毛和下腹部的紅斑而聞名。大斑啄木鳥身長大約20~25厘米,它們以其鮮明的黑白色羽毛而著名,身上有黑色的背部和翅膀,而額頭、頰部和耳羽潔白。雄性和幼鳥的頸部或頭部常有紅色斑點。最引人注目的特點是它們肩部和翅膀上各有一大塊醒目的白色斑塊,因此得名"大斑"啄木鳥。尾巴呈黑色,外側尾羽和飛羽都帶有黑白相間的橫紋。但最為惹眼的要數腹部和尾下覆羽,它們呈現出鮮艷的大紅色,將黑白的色彩對比展現得淋漓盡致,若是不經意間、側面一瞥,觀測者常常會被這一大片紅色所吸引。

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平臺(GBIF)是一個由世界各國政府資助的國際網絡和數據基礎設施,旨在向任何人、任何地方開放獲取地球上所有類型生命的數據。中國生物多樣性保護與綠色發展基金會是中國第二家GBIF的官方數據發布機構。自從2018年以來,綠會GBIF團隊長期服務于科技工作者、公民科學家和自然保護工作者,為全球生物多樣性信息學數據的構建貢獻力量。

開放的生物多樣性信息庫對于《昆明-蒙特利爾全球生物多樣性框架》(GBF)的落實至關重要。這些信息為全球各國科學界和政策制定者提供了一個共享和獲取生物多樣性數據和知識的平臺,任何人和機構都可以獲取,以開放科學促進全球合作、科學研究、政策制定和公眾意識提高。在生物多樣性投融資非常緊缺的情況下,避免了多國再將有限的資金的重復投入和資金浪費。此外,開放共享的生物多樣性信息學基礎設施,還有助于支持世界各國的監測生物多樣性保護進展、可持續發展策略的制定以及資源管理,進而為確保GBF的有效實施提供數據支持,從而保護和維護地球上的生物多樣性。

參考文獻:

1. IUCN紅色名錄:大斑啄木鳥

2. 北京市人民政府:科普 | 森林醫生——大斑啄木鳥,https://www.beijing.gov.cn/renwen/sy/whkb/201906/t20190612_1866320.html

3. 維基百科:Great Spotted Woodpecker

4. GBIF:Dendrocopos major (Linnaeus, 1758),https://www.gbif.org/species/2477968

編譯:Sally

審核:Sara

編輯:Tommy

來源: 中國綠發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