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世界上第一例“試管嬰兒”Louise Brown 于1978年7月25日在英國誕生,“試管嬰兒”技術成為治療不孕不育癥十分有效的臨床手段。世間人所皆知的“試管嬰兒”,學名稱作體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embryo transfer, IVF-ET)技術,它是指在體外獲得男女雙方的精子與卵子,在實驗室里讓卵子和精子結合并體外培養發育成胚胎后,再移植回女方子宮內,使其著床而達到妊娠,最終獲得健康新生兒。

胚胎學家是“試管baby”人生中的第一個“保姆”,精子和卵子離開父母身體,由胚胎學家精心呵護,在胚胎實驗室這個大家庭中過3-6天的集體生活,才能回到媽媽的“獨棟別墅”里。3-6天的分離,準爸媽一定很想知道自己的“試管baby”是如何誕生和生長的?

胚胎實驗室中“試管baby”是通過兩種輔助生殖技術產生,這兩種技術分別為:常規體外受精技術(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和卵胞漿內單精子注射技術(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 ICSI),也就是常說的第一代試管嬰兒技術和第二代試管嬰兒技術,咱們一一介紹。

第一代試管嬰兒就是常規的IVF,臨床醫生選擇合適、個體化的方案促排卵子。胚胎學家在獲得合格的精子和卵子后,先將精子和卵子在37度、6%CO2和5%O2的培養箱中培養2-4小時后,按照每1-2個卵子加入10~15萬條精子標準,將卵子和精子共孵育在提前平衡好的受精液12-18小時。精子通過自由“競爭”,“優秀”的精子才可以和“優秀的卵子自主結合”。

IVF技術是模擬自然條件下體內的精卵結合,該過程包括精子獲能、頂體反應、精卵融合及卵子減數分裂恢復等。相對于自然受孕,IVF技術的精卵結合發生在體外培養皿中,因此需要優化的精子、成熟的卵子及合適的授精時機。有些患者可能想,IVF技術操作最少,最接近自然寶寶,我想要用IVF技術助孕。很抱歉,IVF技術有相應的適應癥,如輸卵管性不孕、子宮內膜異位癥、輕度男性少弱畸精子癥、原因不明性不孕癥及頑固性多囊卵巢綜合癥等。你可以用IVF技術嗎?請對號入座。

第二代試管嬰兒即卵胞漿內單精子顯微注射技術(ICSI),該技術是借助顯微操作系統將單一精子注射入卵胞漿內,這一注射過程可以成功激活卵子,達到助孕目的。在ICSI過程中避免了自然受精過程中的頂體反應,精卵胞膜融合等生物反應。ICSI主要適用于以下患者:1)嚴重男性不育:少精、弱精、畸形精癥、無精癥(睪丸活檢有精子);2)精子功能損傷導致的受精率低或不受精;3)逆行射精、外科手術獲得精子;4)前次IVF多精受精比例高,或前次IVF未獲得足夠可移植胚胎;5)需要植入前遺傳篩查、卵子體外成熟培養、冷凍卵子或精子的周期都是ICSI的適用范圍。

通過IVF和ICSI兩種技術受精12-18小時后,選擇具有兩個原核和兩極體的受精卵(2PN)進行微滴培養,體外培養2~6天后發育成優質的胚胎或囊胚,“試管baby”就誕生了。

也許會有患者提出,“試管baby”是通過第一代IVF和第二代ICSI技術產生的,那第三代和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又是什么?第三代試管嬰兒是對通過第一、二代試管技術產生的胚胎進行植入前遺傳學診斷的技術。第四代試管嬰兒技術是指卵子胞漿置換技術,目前在國內還沒有臨床應用及推廣。

來源: 試管嬰兒“守護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