進入 21 世紀以來,隨著全球貿易的快速增長以及人員交流的不斷增加,生物入侵不斷加劇。生物入侵已成為威脅生物多樣性的主要因素之一,對生物多樣性保護和環境安全構成巨大威脅。在眾多外來入侵植物中,菊科入侵植物占據較大的比例,其中白花鬼針草是我國分布較廣、危害較大的外來入侵雜草之一。
白花鬼針草是什么?
白花鬼針草(Bidens pilosa var. radiata), 為菊科 (Compositae) 鬼針草屬(Bidens) 一年生草本植物。白花鬼針草原產熱帶美洲,多分布于世界各地的熱帶和亞熱帶地區,近年來廣泛入侵我國華南熱帶地區,在我國廣東、廣西、福建等 地區作物田、果園、疏林和荒地等生境造成嚴重危害,已成為我國華南地區危害最嚴重的入侵植物之一。
白花鬼針草屬于鬼針草的變種,從形態上,與原種的主要區別為:頭狀花序邊緣具 5-7 枚舌狀花,舌片橢圓狀倒卵形,白色,先端較鈍或偶有缺刻。其莖直立,株高50—-150cm,葉對生,為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熱帶亞熱帶地區盛花期一般在6-11月,廣東珠三角地區一年四季均可開花結果。白花鬼針草屬兼性異交,可自交親和,其舌狀邊花繁殖特點具有吸引昆蟲的作用,有利于提高傳粉受精效率,從而提高種子結實質量,進一步促進其繁殖入侵。其瘦果頂端帶有刺芒,容易掛在動物毛皮和人衣服攜帶傳播。此外,白花鬼針草對周圍生長環境要求低,環境適應能力強,容易形成單一種群,且在該種群中存在世代重疊現象,迅速入侵擴繁。
白花鬼針草(圖片來自網絡)
白花鬼針草有什么危害?
白花鬼針草具有強烈的化感作用,低矮的草本植物被排斥,造成生物多樣性的減少,威脅鄉土植物的生存。所以,白花鬼針草入侵減少了物種多樣性,并形成單一優勢種群群落,對植物群落產生了負效應。此外,白花鬼針草容易入侵大豆、花生等農田和果園、草地等,造成土壤肥力下降,作物減產,對當地的農業造成巨大的影響,給當地造成經濟損失。
大量生長的白花鬼針草(圖片來自網絡)
白花鬼針草的防治手段有哪些?
目前,對白花鬼針草的防除方法主要是運用物理和化學防除手段應急處理。連根拔除是物理防除最有效的措施,然而即便白花鬼針草被拔除,一段時間之后,在原有地也會重新生長出大量白花鬼針草,可見其入侵能力十分強勁。為防止其大肆繁殖蔓延,可在開花結實之前進行刈割拔除處理。對于白花鬼針草大面積發生地,可以使用草甘膦、辛酰溴苯腈乳油和百草枯等除草劑進行化學防除。
另外,生物防治手段因其對生態環境污染小等優勢,得到了越來越多的應用。利用白花鬼針草的天敵昆蟲和病原微生物,可以對其生長和繁殖進行控制。構建一個新的植被群落,利用物種間競爭來控制白花鬼針草的入侵也能夠作為防治工具。研究發現,闊葉豐花草的化感能力較弱,雖然同為外來入侵種,但是在果園等地栽培闊葉豐花草,并加強水肥管理,能夠較好地抑制白花鬼針草等惡性雜草,同時還能提高土壤微生物數量,成為有益草種。
總之,各地檢疫部門應該加強對白花鬼針草的防控,以防其在我國擴散蔓延, 加速對資源的掠奪,降低植物多樣性,最終對生態系統造成嚴重影響。
作者:羅茗丹(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研究生)
科學性把關:徐樂天(湖北大學副教授、博士生導師)
策劃:趙清建 武玥彤
校對:韓承果(實習)
來源: 光明三農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