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說到太陽,很多人馬上就能想到太陽黑子。太陽黑子真是黑色的嗎?它們是如何形成的?它們和太陽究竟是什么關系?下面還是讓黑子自己來告訴你吧!
太陽黑子
哈嘍!大家好!首先做一下自我介紹,我的名字叫黑子,不用說,我的籍貫當然就是在太陽上。說實在的,我一直盼望著與人類交朋友,希望人類能夠早日了解我的前世今生。
可是,早在望遠鏡發明之前的漫長歲月里,想研究我真是夠難為人類的了。中國人曾在觀測和記錄我的工作中作出杰出的貢獻,受到各國學者的高度贊賞,這是當之無愧的,也是理所當然的。他們普遍承認中國古書《漢書》里關于我的一次記載,這可是世界上最早并且最可靠的關于我的記載,那是公元前28年5月10日的記錄。其實,據我所知,在此之前,中國還有一些更早的記錄。在歐洲,最早記錄我出現的年份,則是公元807年。
大家都叫我黑子,雖然這個名字聽起來并不那么好聽,但是我能夠理解。因為當人們觀察我的時候,出現在他們眼睛里的確實是一個個黑影。那是因為我是在比我溫度還高上千攝氏度的太陽表面上,在它那亮麗形象的襯托下,我當然就顯得黑乎乎的了。其實,不是我自夸,我的溫度也高達四五千攝氏度,地球上沒有什么東西能有我這么高的溫度。如果給我一個表現的機會,譬如讓我把整個太陽都占滿了,我敢保證,盡管光線和天色會比現在略暗一些,但絲毫不會影響你們的學習、工作和生活。
說起我和我的同伴們的形狀,可真叫千奇百怪。我們有的像梨,有的像棗,還有的像飛鳥,總之,像什么的都有。那是因為我們都是出現在太陽表面上的旋渦狀氣流。我們的大小也懸殊,小的只有1000千米,大的可達二三十萬千米,一二十個地球都可以“舒舒服服”地躺在里面。至于大伙在太陽表面上存在的時間,差別也是很大呢!短的只有幾小時,一般是幾天到幾十天,壽命長的可存在一個月到一年多。
我們有時單獨出現,有時成群結隊。不管怎么說,我們在太陽表面的出現情況是受太陽上許多條件制約的,不能由著性子來。正因為如此,科學家才能找出我們從多到少、再從少到多的出沒周期,并很有把握地說,我們出沒的平均周期是11年。我記得,由于各種錯綜復雜的因素,這個周期最長時曾達到14年,最短的只有8年半左右。
2010年美國拍攝的一張太陽黑子照片,照片中的太陽黑子黑色本影加葵花狀的半影比地球還大
如果從我所具備的磁場情況來看,說我的周期是22 年,那是有充分理由的。因為,一個周期完了之后,在下一個周期中,我的磁場就倒了個兒;再下一個周期,又倒了個兒,或者說磁場又恢復了先前的樣子。
坦率地說,由于太陽的情況太過復雜,我的周期也跟著變得復雜起來。對于我的周期問題,有各種各樣的說法,甚至有人懷疑我的11年平均周期是臨時才有的。關于這些,我就不多插嘴了,讓你們再爭論幾十年或更長時間,問題或許會越來越清楚,對我們的認識也會越來越清晰。
有一點讓我感到特別自豪,那就是我的周期、我和伙伴們出現的多少以及我們的活動,被公認是太陽活動的主要標志,在與地球、人類的密切關系中,我們黑子所起的作用大著哩!正因為如此,科學家在研究太陽的過程中,一直特別關注我們的行為。歡迎科學家繼續加強對我們的研究,因為我們十分樂意為地球和人類貢獻我們的一切。
好了,親愛的朋友們,我們今天就聊到這兒。等以后大家對我們的認識更深刻了,我們再接著聊。
文/華雪瑩 圖/網絡
來源: 科普江蘇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