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宮是一抹靚麗的紅

薈萃了傳統文化最精妙之處

凝聚了千年中華文明之大美

見證了中國六百年風云際會

走進故宮

你便走進了歷史

站在景山的高處望故宮,重重殿宇,層層樓閣,道道宮墻,錯綜相連,而井然有序。這樣宏偉的建筑群,這樣和諧統一的布局,不能不令人驚嘆。

關于故宮

紫禁城,現稱故宮(下文均稱“故宮”),于明成祖永樂四年以南京故宮為藍本營建,明清兩代帝王均居住于此。???

紫禁城名稱源于天上紫微垣。古人通過觀察星象,發現滿天星斗都是圍繞著北極星在運轉,于是他們相信那是天帝居住的星座,并按照中國傳統的文化賦予它一個吉祥的名稱——紫微星。

因此,皇帝居住的地方叫紫禁城。

在時光的洗禮中,故宮從帝王的禁苑變為國家的寶庫。

雕梁畫棟、堆金彩畫、稀世珍寶、匠人工藝……據統計,故宮博物院的180余萬件藏品當中,將近156萬件為清宮舊藏,約占藏品總數的86%。

作為目前世界上規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宮殿建筑群,故宮是全人類的文化瑰寶、中華民族珍貴的文化遺產,一直深受大家喜愛。

-01-

故宮匾額上的“門” 字為何沒有鉤?

故宮的城樓匾額上的“門”字,其最后一筆,幾乎都沒有鉤,這是怎么回事呢?其背后又暗藏著怎樣的皇家禁忌?

實際上,“門”字末筆帶鉤的正確寫法,在漢朝時還是有的,直到南宋將首都遷到臨安后,玉牒殿失火,殿門被燒個精光,有大臣上奏說,宮殿匾額中的“門”字,最后一劃都有鉤腳,“帶火筆”,才會招來惡火。宋高宗趙構因此下令將這些匾額全部燒掉,還規定宮殿匾額上的“門”字都不能加鉤。

明朝開國的初期,諸處宮殿、官舍、城門逐漸建成。一次,朱元璋命中書詹希原為太學集賢門寫門匾。詹希原是明初著名的書法家,在寫匾額的時候,把“門”字的最后一豎向內鉤起得稍微高了一些。太祖朱元璋看了以后,大怒說:“我本來想召集賢士,你卻想閉門堵住賢士的路嗎?”于是下令斬首了詹希原,并且用粉液涂掉了“門”字的那一鉤。

此后,明朝的各處宮殿、公署、城門的“門”字都不帶鉤,不僅南京城如此,朱棣營建北京城時也沿襲看這個傳統。

清朝的時候,乾隆皇帝認為門上帶鉤容易刮到自己的龍鱗,也不允許題字上的門字帶鉤。于是一道圣旨下來,故宮匾額上所有門字的小鉤都不見了,也就成了我們今天在故宮博物院看到的那樣。

-02-

故宮門上的門釘只是為了好看嗎?

故宮古建筑的重要特征之一,就是很多大門上設有行列有序的門釘。

門釘較早地被記錄在戰國時期的哲學著作《墨子·備城門》中,其功能主要為防御,其外形為尖圓形。隨著歷史的發展,門釘裝飾功能增強,外形亦發生改變。如從山西大同北魏平城遺址出土的門釘,到現存明清古建筑的門釘,其外形多為圓泡形。故宮是明清帝王執政與生活的場所,其古建筑的門釘集實用與美學功能于一體,并反映出濃厚的古代社會文化。

從建筑技術角度來看,故宮古建筑門釘巧妙地實現了門板的牢固和穩定。

門釘用于實榻門,這是故宮古建筑大門的一種,其特點是體量大、防御性強,門板厚度可達20厘米,常用于故宮的4個城門和各個宮殿的宮門。

實榻門的門板由原木鋸成,一塊塊門板由穿帶連接成整體,具體做法為,在各個門板側面開通孔,然后用穿帶將各個門板連接起來。然而,在實榻門的長期開合中,穿帶與門板的連接容易松動,使得穿帶從門板的孔洞中脫落,造成門板散架。

門釘材料為鐵質,體積小、強度高,通過釘入門板與穿帶的連接位置后,約束了門板與穿帶的錯動,因而有利于實榻門的穩固。此外,釘帽(門釘露出門板外的部分)被做成圓泡狀,便于門釘的維修和替換。

由此可知,故宮古建筑門釘是中國古代建筑技術的科學運用。

此外,門釘還反映了中國古代禮制文化。故宮古建筑門釘的數量多為九行九列,而數字“9”為古代最大的陽數,寓意“天”,即寓意皇宮建筑的至高無上性。

在古代,大門上的門釘使用有著嚴格的要求。如乾隆朝《欽定大清會典》規定:皇宮各大門門釘數量為九行九列,且采用銅釘;親王府的門釘為九行七列;世子府、郡王府、貝勒府、鎮國公府、輔國公府的門釘數量為九行五列;其余王公府的門釘數量為七行七列、侯及以下門釘數量為五行五列,且僅能用鐵質門釘。對于民間百姓而言,其大門上是不允許設門釘的。

另外,故宮東華門的門釘是九行八列,而數字“8”為陰數。有人認為古代皇帝靈柩出宮會通過東華門,有“陰氣”,因而門釘列數為陰數。其實不然,因為十三陵、清東陵為明清帝王陵寢,其門釘亦多用九行九列。東華門門釘數量之所以用陰數,主要與五行相克相關。

故宮古建筑大門被飾以紅色,門釘則飾以金黃色。紅色和黃色是故宮的主要色調,紅色寓意剛強熾熱,而黃色在古代為皇家宮殿廟宇的專用顏色,寓意雍容華貴。

-03-

故宮全是由中式建筑組成嗎?

并不是全由中式建筑組成,其中比較典型的建筑為浴德堂。

浴德堂是故宮西華門內武英殿建筑群西北角的一組建筑,主體位于武英殿西側,該組建筑由黃琉璃瓦正殿、抱廈等組成,和故宮內的眾多建筑相比鮮有獨特之處,與眾不同的是其中被稱為浴德堂浴室的穹隆頂、內壁通砌白瓷磚的伊斯蘭風格建筑。

自武英殿作為古物陳列所展室對公眾開放以來,浴德堂浴室的始建時代和原始用途便成為社會及學術界熱議的焦點。

-04-

故宮“遇”烏鴉,不僅討喜還是“神鳥”?

要論故宮中“存在感”最強的動物,烏鴉必屬其中之一。古人將烏與鵲視為同類,而無論烏鴉、寒鴉還是喜鵲,都被賦予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或許如今在我們眼中,烏鴉并算不上一種討喜的生物。然而,從金烏等神話形象可以看出,烏鴉在古代曾一度被看作祥瑞之兆;在清人的傳說中,烏鴉、喜鵲也是相救其祖先的“神鳥”。

乾隆年間重繪的《滿洲實錄》插畫中,便表現了“神鵲救樊察”“群鴉路阻兀里堪”等場景。

“烏知反哺,故稱慈烏”,寒鴉因反哺母親的典故,被古人贊為孝鳥。

而許多書畫作品中,寒鴉又與枯木、殘石等意象結合,用來渲染寂寥蕭瑟的情感氛圍。唐寅、朱耷畫作中的寒鴉或棲身枯枝,或孤傲不馴,形象生動傳神。

供稿單位:重慶市九龍坡區文物管理所

審核專家:李小英

聲明:除原創內容及特別說明之外,部分圖片來源網絡,非商業用途,僅作為科普傳播素材,版權歸原作者所有,若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重慶市科學技術協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