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有沒有過這樣的經歷鬧鈴還沒響人就醒了一看表時間還早醒來后卻再難入睡
由于生活壓力,環境等因素導致部分人睡眠不好,經常晚上睡覺睡到一半就醒了,醒了之后對著天花板干瞪眼,怎么都睡不著。
早醒后無法入睡,兩個眼睛里布滿紅血絲,頭暈暈乎乎的,心悸胸悶,整個人輕飄飄地,像飄在云端......
今天我們就來探究一下:幾點醒算早醒?經常早醒也是病?如何一覺睡到天亮?
幾點醒算早醒?
早醒屬于常見的失眠癥狀,其表現為上床睡著一段時間后,突然醒來,進入到一個很清醒的狀態,再也難以入睡。那么,究竟幾點醒算早醒呢?
杭州市第一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主任醫師張海生表示,在臨床醫學上將凌晨2點至4點醒來,醒后再也睡不著的情況稱為早醒。
早醒的人大多睡眠時間不足,次日會感到疲憊,注意力不集中,做事效率低。長期早醒還可能出現一些軀體方面不適,如心悸、胸悶、腹瀉等。
經常早醒也是病?
隨著人們年齡的增長,身體所分泌的褪黑素和生長激素也會隨之減少,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深睡眠和淺睡眠質量有所下降,從而出現頻繁早醒的現象。
如果小伙伴們發現身邊的人早醒的次數過多,或已經直接影響到睡眠質量,就要引起注意了。頻繁早醒可能是你的身體在發出預警信號:
1、抑郁焦慮
抑郁癥失眠有一個特點,就是早醒。至少比平時早醒一個小時,更多見的是早醒兩個小時或以上。
在大腦某個區域,當其中的一種神經化學遞質——五羥色胺,含量降低的話,人可能會抑郁,而五羥色胺對睡眠也有類似的作用,如果含量不足,睡眠時間就會變短,表現為早醒。
2、呼吸問題
季節性過敏、感冒在一定程度上會導致人們在夜間輾轉反側。中隔偏曲、鼻息肉、扁桃體肥大等因素也會使氣道狹窄,從而影響人們的睡眠質量。
3、甲狀腺問題
甲狀腺過度活躍導致心跳加速、腎上腺素分泌激增,造成失眠焦慮;而甲狀腺功能低下導致患睡眠呼吸暫停癥的可能性增加了35%。
4、缺乏維生素D
哈佛大學研究者發現,缺乏維生素D與睡眠質量差有關。維生素D直接影響大腦中對睡眠起作用的部分,因此缺乏維生素D可能會影響睡眠,增大早醒的概率。
5、睡前看手機
睡前“例行”瀏覽社交媒體、看劇,本是為了休息放松更快的進入睡眠狀態。
但生命時報發文稱手機屏幕藍光會在一定程度上阻礙身體生成褪黑素,褪黑素分泌的減少可能會導致無法入睡,影響睡眠質量,從而加大早醒的概率。
6、睡前飲酒
睡著后最初的幾個小時里,身體會代謝酒精,影響睡眠進入快速眼動期。這會使人在下半夜變得焦躁不安,睡眠質量大打折扣,容易引起早醒。
提升睡眠質量的方法
睡眠是人類非常重要的一項生理活動,人們通過睡眠恢復自身的狀態,從而應對平時的工作和生活。
健康中國曾發文稱,人的一生有三分之一的時間都在睡眠中度過,為了擁有更好的睡眠,很多小伙伴想盡了各種方法,但還是難以提升自己的睡眠質量,還是經常失眠。
小科整理了以下幾個睡眠誤區,快來看看你踩坑了沒!
1、提前“醞釀”
有些人認為要睡個好覺,就需要比平時更早睡。實際上這更容易導致失眠。如果不能在短時間內入睡,你就會開始胡思亂想,大腦越發興奮,繼而影響睡眠。
2、“喝酒”助眠
人喝酒后可能會出現促進入睡的假象,但通常是淺睡眠。喝酒睡著后,酒精容易抑制呼吸,導致睡不安穩,擾亂睡眠結構,使人第二天醒來后頭重腳輕。
3、睡前“準備活動”
很多人每天晚飯后會適當運動,但長期失眠的人不能過度運動,因為運動會讓原本已經疲倦的肌肉更加緊張,大腦更加清醒。
有的人會在睡前看書,睡前看書也要選擇合適的書。如果睡前看情節緊張的小說,會讓大腦更興奮
4、“過度”追求睡眠時間
每個人的睡眠時間都不一樣,偶爾睡眠時間減少,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不要恐懼睡不夠時間會影響生活,精神緊張同樣會影響睡眠。
來源: 生命時報、湖北疾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