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幾場秋雨

暑熱逐漸消退

讓人們在飽受酷暑之際

頓感神清氣爽

真是“一場秋雨一場寒”啊

這句話為人們所熟知

但你知道嗎?

導致這種情況的原因是為何?

其中又究竟蘊含了什么氣象道理呢?

今天就讓小編帶大家揭秘

這諺語背后的秘密

“一場秋雨一場寒”的諺語,多指從西伯利亞南下干冷空氣,與南方開始衰退的暖濕空氣相遇后,形成的一次次降雨,并會使當地的溫度一次次下降。

可是怎么下降的內在過程卻為公眾鮮知

其實,氣溫下降最根本的原因

是太陽直射點在秋分以后

由赤道繼續向南回歸線南移

氣溫下降根本的原因是太陽直射點南移

這樣一來,太陽向北半球射出的光線也隨之傾斜。這不僅會使地面獲得的熱量越來越少,而且地面自身輻射冷卻也跟著加劇,逐步向熱量“入不敷出”的狀態推進。緯度越高,熱量“入不敷出”的狀況愈烈。

在高緯度地區,冷空氣隨之開始堆積,堆積得越厚,爆發南下的頻次就越加增多,冷氣團向南位移便成為必然。

每次下雨實際上就是冷空氣向南擴張的“圈地運動”,暖空氣節節敗退向南收縮。暖空氣和冷空氣交戰之后,往往敗下陣來,向南方緩緩退去。

而后,當地被冷氣團控制,天氣放晴,氣溫下降。數日之后當西伯利亞或蒙古地區又有新的冷空氣南下,與日趨衰敗的暖濕空氣再次在當地上空交匯時,又會形成新的降雨天氣。

“一場秋雨一場寒”是一種表面現象

“一場秋雨一場寒”是冷氣團向南位移時,與南邊較暖氣團交界面發生對抗、交綏,生成云雨引起劇烈降溫的現象。

在白天,云層遮蔽陽光,并從高空降下“冷雨”,導致降溫,這是人們都能體會到的。而在夜間,隨著云的散去,降溫的過程卻還在持續。

當相關地域被來自北方的冷氣團控制后,夜間的天氣轉晴,冷平流加上地面無云層覆蓋的強烈輻射冷卻,恰恰是人們感受近地層空氣“一場秋雨一場寒”的主因。

發生在夜間的這一悄無聲息的降溫過程,往往使氣溫達到同期極端最低值。

農作物所遭受的嚴重霜凍危害,也往往發生于這一過程中。

大家看明白了嗎?

天氣會慢慢變冷

小伙伴們要隨時添加衣物

小心著涼哦!

視頻圖片來源于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來源 | 中國氣象數據網、中國天氣網

來源: 中國氣象數據網、中國天氣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