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小伙伴都喜歡對使用過的塑料瓶進行“廢物利用”,用來裝些其他的東西但有的塑料瓶是不可以重復利用的!如果塑料瓶使用不當很有可能會對我們的健康造成影響
我們身邊接觸到的大部分塑料制品,通常都是不可重復使用的1號PET材質,比如長輩們喜歡用來裝五谷雜糧的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大多都是PET材質。

這些塑料制品在給我們的生活帶來便利的同時,也帶來了一些潛在的隱患,網絡上有傳言稱“長期用塑料瓶裝食品,有致癌風險”。真的是這樣嗎?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為什么不推薦重復使用飲料瓶、礦泉水瓶?

塑料瓶中可能會存在哪些有害物質?

如何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頻率?

不推薦重復使用?

在塑料制品上,我們通常都能在底部看到一個三角箭頭的標志,三角中的塑料從1~7不等,這些數字所對應的是它們的原料樹脂的規格。不****同等級的塑料制品,有著不同的特性和應用場景

科普中國曾提到,目前市場上的PET塑料品,只要遵守國家標準,在符合存放條件、存放周期的情況下,有害物質的遷移量都需要低于標準量,不會給人體帶來健康風險。

但要注意的是,如果重復使用這些塑料制品,或更換塑料制品內盛放的東西、在不適合的條件下存放這些瓶子,很可能導致本來安全的塑料瓶變得不安全。

1、改變原本盛放的東西,可能帶來一定的風險

飲料瓶、礦泉水瓶等塑料制品在設計生產時是主要針對水、碳酸飲料等液體來設計的,如果使用這些飲料瓶和礦泉水瓶來承裝其他液體,可能會因為液體性質的變化而遷移出一些有毒物質,有毒物質釋放的速度也會變快、含量也會變多。

人民網科普曾發文提到,有研究發現,同樣的PET塑料瓶分別用來裝水和油,在同樣的溫度下,鄰苯二甲酸酯(塑化劑的一種)在兩種液體中的析出量相差了近 20 倍

2、飲料瓶老化,加劇健康風險

PET塑料品會因長時間使用而老化,從而導致有害物質的遷移量增加。而使用PET塑料品類的瓶子儲存大米、小米、紅豆、調味料等食物,或把這些瓶子放置在灶臺旁邊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人體的健康風險。

可能存在的有害物質

舍不得丟掉塑料瓶,洗干凈再進行“廢物利用”,是不少父母長輩的共同習慣,但是這種看似是發揚勤儉節約精神的習慣有可能會給身體帶來一些不良影響。

用常見的塑料飲料瓶等PET塑料瓶舉例,在使用過程中產生的有害物質,可大致分為兩類:

1、制作過程中使用的金屬催化劑“銻”

銻是金屬元素,是一種銀白色有光澤硬而脆的金屬,在潮濕空氣中會逐漸失去光澤,強熱則燃燒成白色銻的氧化物。銻具有生物毒性,可通過皮膚、消化道等路徑進入人體,對皮膚、心臟、等組織或器官造成損害。

2、其他有機物

為了增加PET的耐用性、強度等,在制作過程中通常會加入以鄰苯二甲酸酯(PAEs)為代表的塑化劑。

這種塑化劑會擾亂人體的內分泌系統,同時提高癌癥風險,給健康帶來潛在隱患。

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

2020年1月,國家發展改革委和生態環境部在《關于進一步加強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見》中提出,到2022年底,禁止銷售含塑料微珠的日化產品;禁止、限制使用賓館、酒店一次性塑料用品;

到2025年底,全國范圍郵政快遞網點禁止使用不可降解的塑料包裝袋、塑料膠帶、一次性塑料編織袋等。那么,在生活中,我們該如何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呢?大家可以根據不同的使用場景采取不同的措施,從生活的點滴小事開始改變,切實減少塑料制品的使用頻率:

  • 日常存儲食材:建議使用玻璃容器和陶瓷制品,這類容器可重復利用度高,能夠保持食材的干燥度。

  • 菜市場買菜:裝蔬果:網紗收納袋/布袋,存放輕便,可以水洗,可多次重復使用

  • 裝水產海鮮肉類:使用HDPE塑料袋,防水效果好,洗干凈后還可以用來盛放生活垃圾。

溫馨提示:通常情況下,塑料制品會用1~7的數字標明“身份”。這些數字里,包含了一些安****全提示。塑料回收標志好似塑料制品的“身份證”,小小的三角符號一般印刻在塑料制品的底部。三角框內的數字從1至7不等,每個編號背后代表著一種規格的塑料制品,意義毫不相同。

來源: 科普中國、上海市場監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