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飯時難免會有吃不完的剩菜剩飯直接倒掉浪費可惜不少小伙伴選擇先收拾起來放到冰箱第二天“熱一熱”再吃
關于“隔夜菜”,網友們的意見其實一直都不太統一。

一些網友覺得隔夜飯菜只要沒放壞,就沒什么安全問題。但也有不少網友覺得隔夜飯菜“不健康”,怕“致癌”“中毒”……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隔夜食物會產生哪些危害?

隔夜食物能否二次食用?****

食品過期了但沒變味,還能吃嗎?

隔夜菜的危害

“勤儉節約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可面對家中的剩飯剩菜,不少人心中卻犯了難:倒掉吧,實在是太可惜;第二天熱一熱吃吧,又十分擔心吃了之后帶來一些未知的風險……

那么剩菜剩飯到底能不能食用呢?食用隔夜菜到底有哪些危害呢?

數字北京科學曾發文,從人們的普遍認知來說所有隔夜食物都統稱為隔夜飯或者隔夜菜;從科學的角度來說,一般儲存時間超過8-10個小時的食物被稱之為隔夜菜,不論是隔夜還是從早上放到晚上。

科普中國曾發文,家里剩飯剩菜是否安全,不在于是否隔夜,也不在于儲存時間的長短,而在于這些剩菜剩飯的儲存過程中是否產生了有害物質或發生了變質

隔夜食物的安全隱患問題主要有兩個:

1、剩菜剩飯儲存不當

如果剩菜剩飯儲存不當,會在一定程度上加速微生物的繁殖速度,導致食物變質;如果將剩菜剩飯在室溫下長期放置,會在一定程度上加劇微生物的繁殖,食物也很容易變質。

溫馨提示:小伙伴們在日常生活中要記得把吃不完的食物及時放到冰箱冷藏哦~這樣能在一定程度上抑制細菌滋生,大大延緩食物變質的速度。

2、存儲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增加

存儲剩菜剩飯的過程中亞硝酸鹽含量會在一定程度上有所增加,食用這類剩菜剩飯可能導致中毒現象的發生,加大罹患癌的風險

網絡上有不少傳言稱,“長期食用剩飯剩飯容易得癌癥,是因為剩飯剩菜中產生的亞硝酸鹽導致的?!闭娴氖沁@樣嗎?

人民網科普曾發文提到,亞硝酸鹽本身并不致癌,但亞硝酸鹽會與蛋白質分解物反應,生成具有致癌性的亞硝胺,長期大量食用會增加罹患癌癥的風險。

《中國預防醫學雜志》表示成人口服亞硝酸鹽的中毒劑量最低約為300mg~500mg,攝入1~3g才會導致死亡。但是一般冷藏放置長達24小時的隔夜飯菜(不包括腌制食物),亞硝酸鹽的含量都不會超過10mg/kg,與中毒劑量相差甚遠,只要不變質,偶爾吃隔夜菜是沒有問題的。

隔夜菜雖然可以吃,但是盡量隔的時間越短越好,最多只隔一餐,在吃之前還是要徹底地加熱,殺滅細菌。

隔夜菜能否二次食用**?**

隔夜菜是否變質,憑借肉眼觀察和品嘗有時候難以分辨,至于亞硝酸鹽含量多少,更是無從得知。那么,隔夜菜究竟能否二次食用要怎么辨別呢?

隔夜菜能否二次食用,取決于以下3個方面:

1、存放的時間

剩菜剩飯的存放時間建議不超過4小****時,高溫天氣下建議不超過2小時。

2、存放的方式

食物如果做得多,最好在沒食用之前就分出來一部分放入保鮮盒,生熟食需要嚴格分開,避免生食中存在寄生蟲,造成交叉感染。冷藏溫度建議保持在 2℃~8℃。

3、二次食用方式

隔夜菜的二次食用,一定要加熱熟透,其中湯類需要加熱沸騰3分鐘以上,肉類要達到10分鐘,才可以殺滅細菌。

溫馨提示:冰箱并不是保險箱,放進冰箱的食物要盡快食用,從冰箱取出的食品要徹底地加熱燒熟煮透之后再食用哦~

食品過期了能吃嗎?

市面上絕大多數的食品都有標注保質期,在購物時我們能通過標簽上的日期清晰的了解到某食品的生產日期和保質期。

關于保質期,我國《GB7718-2011預包裝食品標簽通則》中表明:在保質期內的產品完全適于銷售。那過了期的食品到底還能不能吃呢?

蝌蚪五線譜曾發文提到,過期食物可能會變質,但不是一定會變質。過期的食品一般營養價值明顯降低,還可能變質產生一些影響身體健康的物質,食用后,可能會引起胃腸道不適等癥狀。

因此,對保質期特別短的食品,如鮮奶、鮮肉、預包裝的冷藏食品等,應該嚴格地在保質期范圍內使用。

對于保質期相對較長的食品,比如薯片等食物,如果它的外包裝是完好且沒有破損的,打開之后沒有明顯的霉變或者氣味,超過保質期一兩天還是可以繼續食用,這個時候食品的口感可能會比較差,但從安全的角度來說一般是沒有什么問題的。

來源: 科普中國、人民網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