炎炎夏日
稍微一動就覺得一身汗
出汗后洗個澡,清爽又舒服
這時候就有不少小伙伴提出疑問
我今天沒出汗,還要不要
洗澡呢?
當前正值夏季,各地氣溫連續攀升,只要一離開空調房,哪怕下樓接個快遞,出門買個菜,再回到家就一身汗,渾身黏糊糊的。
為了緩解高溫天氣帶來的燥熱,不少小伙伴就天天洗澡但有一部分小伙伴覺得周末呆在空調房一天沒出去,也沒出汗,這種情況就不需要洗澡了?是真的嗎?
今天我們就來研究一下:
為什么不出汗也建議洗澡?
每天洗幾次澡最好?
如何健康的洗澡?
不出汗也要洗澡?
我們的皮膚表面幾乎布滿了汗腺,多達200 萬~400萬個。以手掌和腳掌為例,每平方厘米的皮膚(大約像成人小指甲蓋的大小),就有250個到550個的汗腺。
當我們在運動、高溫環境或情緒激動時,皮膚的汗腺就會分泌汗水,然后通過蒸發、散熱調節體溫,避免身體過熱。這時候的汗,大家能明顯感覺出來。
但其實,在我們的身體感覺不到的時刻,我們的身體也在無時無刻的出汗。這種主觀上沒有感覺出來的出汗,就是“不顯性出汗”。
汗水含有很多的微量成分,比如鈉離子、氯離子、鉀、維生素和礦物質以及其他的一些代謝產物等。
尤其在腋窩、私密處等部位,還會有特殊的汗腺,我們叫做大汗腺。它產生的汗水黏稠、油分重,還有蛋白質、糖和氨,再加上細菌的“催化”,更容易產生汗臭味。如果這種汗臭味更嚴重一些,就是我們說的狐臭、腋臭了。
即使我們出汗不多,但皮膚仍然會在一定程度上接觸到環境中的灰塵、污垢和空氣中的污染物。
除開外界環境,身體表面本身的細菌含量也會增多,皮膚還會自然分泌油脂和死皮細胞,這些自然分泌的產物都會在身體表面形成一定的堆積,讓我們感受到細菌。
所以說,即使沒有明顯的出汗,建議夏天仍要有適度的洗澡頻率,保持身體清潔基本衛生要求。
多久洗一次澡比較好?
對于個體而言,洗澡頻率其實沒有具體的定論,具體要根據個人的實際情況來看。南方和北方各有自己的洗澡習慣,甚至有的南方人覺得一天不洗澡都很不可思議。
中國醫師協會發布的《中國皮膚清潔指南》建議:一般情況下,每2到3天沐浴1次,炎熱的夏季或喜愛運動者可以每天洗澡。
不同區域有別,生活在濕度大、溫度高的地區的人,一天沖幾次澡也可以。不同年齡也有別,一般小孩和老人皮膚油脂分泌不旺盛,洗澡頻率不必太高。不同膚質有異,干性皮膚的人澡別洗太勤,少用洗浴產品。
溫馨提示:小伙伴們即使睡前不洗澡,也要洗臉、洗腳、勤換衣,保持身體健康才是我們的根本目標。
洗澡的注意事項
洗澡是我們生活中再常見不過的事情了。但是也許你并不知道,洗澡也是有講究的,正確的洗澡對我們的健康是大有裨益的。建議小伙伴們參考以下幾點洗澡注意事項:
1、 洗澡別搓澡
正常皮膚表面有由皮脂腺、汗腺分泌物及脫落的上皮細胞形成的酸性保護膜以及角質層,只有 0.1 毫米厚,呈弱酸性,但它卻是阻止病菌和有害射線入侵人體的第一道防線。這層“死皮膚”更換速度緩慢,最快的也需要十多天。
洗澡時如果用洗澡巾在肌膚上反復用力搓擦,很容易損傷皮膚,使表皮角化層過多脫落,皮膚就會變得干燥,甚至發生皮膚瘙癢,還會讓病菌和有害射線乘虛而入,使人易患****毛囊炎、癤腫等多種皮膚病。
2、熱水洗浴時間別太長
許多人,特別是中老年人喜歡洗熱水澡,甚至長時間浸泡在浴缸中。豈不知這樣做不科學,甚至是危險的。
水溫過高,皮膚、肌肉血管擴張,血液存積于全身,回心血量減少,供應大腦和心臟的血液隨之減少,加之出汗多丟失體液,極易造成暈厥甚至心臟病發作。
3、洗澡次數別太頻繁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及居住條件的改善,許多家庭有了浴室。一些人認為:洗得越勤,洗得越干凈,就越有利于健康。
因此,每隔1~2天,甚至每天數次洗澡,同時還使用肥皂、香皂等用力擦洗。這酒可能導致有不少人為此皮膚干燥、瘙癢癥,有的皮膚失去光澤,甚至出現了脫屑、破裂。
其實,洗澡的次數并非越多越好,因為洗浴和潔身劑過多地消除了皮膚表面具有潤澤保護作用的皮脂膜,使皮膚變得干燥,出現脫屑和裂縫。這樣,皮膚反而容易受到細菌等微生物的侵襲。
來源: 生命時報、科普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