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律失常”和“心率失常”**是我們經常聽到的名詞,它們是一個意思嗎?二者有無區別呢?心律失常指的是心臟活動的起源和(或)傳導障礙導致心臟搏動的頻率和(或)節律異常,屬于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包含范圍較廣。相對而言,心率失常偏重于心率一項的異常,包含范圍較小。也就是說,心律失常包含心率失常,心律失常是心內科最常見的病證。

心律失常的臨床表現是心慌、胸悶、憋喘、頭暈、脈律過快、過緩或不齊等,常常影響患者日常生活、學習及工作,心律失常嚴重的話可導致患者死亡。臨床往往根據患者的西醫診斷,通過口服藥物進行治療,與此同時也存在一些局限性和不良反應。于是一些醫生把目光投向了中醫針灸。

心律失常,中醫學稱為心悸、悸驚或怔忡,其發生多因體質虛弱、飲食勞倦、七情所傷、感受外邪及藥食不當等。病機為氣血陰陽虧損,心失所主,心神失養而導致;或痰、飲、火、瘀阻滯心脈,擾亂心神而悸動不安。其病位在心。如心之氣血不足,心失滋養,搏動紊亂;或心陽虛衰,血脈瘀滯,心神失養;或腎陰不足,不能上制心火,水火失濟,心腎不交;或腎陽虧虛,心陽失于溫煦,陰寒凝滯心脈;或肝失疏泄,氣滯血瘀,心氣失暢等均可引發心悸。

大多數人心目中,中醫針灸常用來治療頸肩腰腿痛、帶狀皰疹等疾病,并不知道針灸還有治療心律失常這樣嚴重的心內科疾病的作用。沒錯,中醫針灸可以被用來治療心律失常,并且還有些醫家對針灸治療心律失常專門總結出了經驗。河南中醫藥大學針灸推拿學院的高希言教授就總結了多年臨床經驗,提出采用背俞穴為主的治療方案,其治療心律失常效果良好,對心律有雙向良性調節作用

西醫解剖學證明,人體脊神經的分布存在不同節段性支配特征,神經節段會向內臟部發出相應的內臟神經,背俞穴處于脊神經所在的地方,與臟腑聯系密切,可有效治療內臟病癥。臨床上,背俞穴治療心律失常以心俞為主。

心俞穴,經穴名,出自《針灸甲乙經》,屬足太陽膀胱經。位于第5胸椎棘突下,旁開1.5寸。心律失常患者可在常規治療基礎上,聯合針灸治療,可以更好地緩解臨床癥狀,心律失常莫心慌,解“律”有針灸。

當然針灸治療需要在正規醫院,專業針灸醫生的診斷和治療下完成。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供稿:郭盛楠 審稿:劉煒宏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