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劉原本的家庭非常和睦幸福,夫婦二人都是高知,孩子也非常優秀。遺憾的是,這種溫馨和諧的家庭生活在劉太太進入50歲以后漸漸發生了變化,近半年來,劉家的爭吵聲多起來,有時還傳來劉太太悲悲切切的哭聲。于是,痛苦不堪的劉先生走進了醫生的診室。據劉先生的“控訴”,劉太太近半年來好像發生了很大變化,原來溫柔體貼、舉止得體的她現在變得心胸狹窄、急躁易怒。除此之外,劉太太還絮叨自己現在變得特別怕熱,愛出汗,睡眠也不好了。劉先生說,他也知道這大概是因為太太進入更年期所帶來的變化,但這種變化之甚卻是始料未及的。

更年期綜合征是指因更年期婦女卵巢功能衰退而引起內分泌失調和植物神經紊亂的一組癥狀。此病的發生和發展受體質、產育、營養、社會環境、精神狀態等因素影響。一般來說,婦女可早在40歲就跨入更年期,也可遲至50歲才起步,對每一位女性來說,更年期的確是生理上的一大轉折點。不少中年婦女,對更年期的來臨不能泰然處之,惴惴然想得太多,徒然自尋煩惱,尤其是一些處境欠佳、性格內向的婦女,易導致抑郁、頹喪、頭暈、頭痛、日不思食、夜不成眠或焦慮緊張、喜怒無常,甚至影響正常的工作和生活除了這些精神,心理方面的異常表現,有的婦女還會出現一系列軀體癥狀月經紊亂是常見的癥狀,可表現經期提前或錯后,經量增多或減少,繼而不規則,終至月經停止,因血管舒縮功能不穩定,潮熱汗出也是較突出的癥狀,多發生在下午、黃昏或夜間;有的會出現高血壓,以收縮壓升高為主,且波動明顯,心悸胸悶氣短,似心絞痛發作;有的表現為消化系統癥狀、如食欲不振、惡心、便秘、腹痛腹瀉,或出現尿頻、尿痛等泌尿系統癥狀。這些癥狀的出現,使處在更年期的婦女憂心忡忡,總是懷疑自己得了什么重癥或不治之癥,而這種顧慮又可加重以上癥狀,形成惡性循環。其實,如果能正確認識,并前往醫院做系統的檢查,排除一些心血管、泌尿生殖系、精神神經系統等疾病,確診為更年期綜合征,則大可不必焦慮。

臨床對更年期綜合征的治療是多方面的。目前較常見的是激素替代治療及對癥治療。這些治療雖然可減輕更年期婦女的某些癥狀,但由于多數本病患者都有明顯的精神神經癥狀,因此,單靠藥物治療效果是不理想的,如果服藥的同時配合使用針灸療法,則效果可能好得多。

中醫認為,本病的病理變化在于腎虛,臟腑機能減退,機體陰陽平衡失調,而針灸恰能直接起到調和陰陽、疏通經絡的作用,其治病的關健就在于根據證候的屬性來調節陰陽的偏盛偏衰,使機體轉歸于陰平陽秘,恢復其正常的生理功能,從而達到治愈疾病的目的。針對更年期婦女的不同證型,以足三陰經為主,取三陰交、太溪、腎俞等穴針灸。在此基礎上,肝陽上亢者可配太沖、百會、風池等穴;心血虧損者加用心俞、脾俞等穴;脾胃虛弱者可配合胃俞、脾俞、中脘、章門、足三里等穴;痰氣郁結用膻中、氣海、豐隆、支溝等穴;神志失常加人中、大陵等穴。同時還可配合耳針治療,常用穴位有子宮、卵巢、內分泌、交感、神門、皮質下、肝、腎等。患者在治療期間,應注意勞逸結合,睡眠充足,適當加強體育鍛煉,保證充足的營養這樣,許多癥狀均可在短時間內減輕或消失。

之后,劉太太便接受了針灸結合藥物的綜合治療。一個月后,劉太太感覺情緒平靜了很多,睡眠好了,怕熱、出汗等癥狀也減輕了、心情也隨之好了起來。溫馨和諧的氣氛又回到了劉家。劉先生感慨地對醫生說:“是針灸還給了我一個溫柔的妻子,謝謝,神奇的針灸!

(圖片素材來自網絡)

供稿:郝洋 審稿:劉煒宏

來源: 中國針灸學會科普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