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動態心電圖監測儀上跳動的“生命線”突然變為直線,也就意味著病人面臨生命危險。心臟突然停止跳動或失去有效的泵血能力,通常導致意識喪失和全身性器官功能衰竭,如果不立即得到適當的醫療干預,通常會在幾分鐘內導致死亡,并且死亡率超過90%。
而這,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心源性猝死。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那么,是否可以通過預警癥狀來預測即將發生的心臟驟停,避免猝死呢?
過去10年里,這個問題越來越受到關注。過去,一項日本研究根據報告表示,對1042人進行了癥狀信息收集,觀察到在有任何先兆癥狀的644人中,最常見的三種癥狀分別是呼吸困難(占28%)、胸痛(占21%)和暈厥(占13%)。
而近日《柳葉刀數字健康》上的一項研究也揭示了在心臟驟停前的一些征兆。大約一半的心臟驟停患者在心臟驟停前數小時、數天或數周內會出現一些癥狀,通過這些“征兆”來預測和預防心臟驟停,從而可以降低發病率和死亡率。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研究人員在2015年2月到2021年1月期間,從美國加利福尼亞州找到了18至85歲的848名受試者,這些受試者都發生過心臟驟停的癥狀。在早期的研究中發現,心臟驟停患者更有可能出現胸痛、呼吸困難、頭暈、心悸、暈厥等癥狀,但早期的研究缺乏對照組而受到限制。研究人員們還找到了1171名患者作為對照組。
研究發現,不同性別的癥狀頻率和模式存在顯著差異。對于女性來說,即將發生的心臟驟停最明顯的癥狀是呼吸急促,而男性則更容易出現胸痛、呼吸困難、出汗和癲癇。
研究還顯示,如果出現相應癥狀,馬上撥打急救電話尋求緊急醫療救援,在倒下之前撥打救援電話的人,心臟驟停的存活率要高出五倍多。
好了,根據此項研究,下面再總結一下心臟驟停前可能出現的征兆,如果你自己已經是高危人群,或已經患有心血管疾病,出現這6個癥狀的時候更要注意:
1.呼吸困難
2.胸痛
3.暈厥
4.頭暈
5.心悸
6.出汗(男性尤其要注意)
那么,在生活中如何保護心臟呢?有以下3類建議:
1
改變生活方式
健康飲食:高纖維,低脂肪和低鹽的飲食有助于降低心臟疾病的風險。
規律鍛煉:根據自己的體質,進行適當的體育鍛煉可以提高心臟健康。
戒煙與限酒:避免吸煙和過度飲酒,這兩者都與心臟問題有關。
體重管理:超重或肥胖增加心臟疾病的風險,應努力維持健康的體重。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2
定期檢查與藥物治療
血壓監測:高血壓是心臟疾病的重要風險因素,應進行定期檢查。
血脂檢查:高膽固醇也是一個風險因素,可通過藥物和飲食來控制。
血糖檢查:高血糖也與心臟病風險相關,因此也要定期檢查。
藥物治療:對于已經診斷出有心臟疾病的人,按照醫囑服用藥物治療。
圖庫版權圖片,轉載使用可能引發版權糾紛
3
其他預防措施
學習急救措施:學習心肺復蘇術(CPR)和自動體外除顫器(AED)的使用方法,以便在緊急情況下能提供及時的援助。
情緒管理:過度的壓力和緊張也可能誘發心臟問題,學習壓力管理和放松技巧也是有益的。
當然也可以通過智能穿戴設備,如使用智能手表等通過生物測量傳感器的生理測量數據來監測心臟的功能。
參考資料
[1]Reinier,Kyndaron,etal."Warningsymptomsassociatedwithimminentsuddencardiacarrest:apopulation-basedcase-controlstudywithexternalvalidation."TheLancetDigitalHealth(2023).
[2]Nishiyama,Chika,etal."Prodromalsymptomsofout-of-hospitalcardiacarrests:areportfromalarge-scalepopulation-basedcohortstudy."Resuscitation84.5(2013):558-563.
[3]Tsao,ConnieW.,etal."Heartdiseaseandstrokestatistics—2022update:areportfromtheAmericanHeartAssociation."Circulation145.8(2022):e153-e639.
作者丨Denovo 科普創作者
審核丨唐芹中華醫學會科學普及部主任研究員
來源: 科普中國新媒體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