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品:科普中國

作者:寒木釣萌(科普創作者)

監制:中國科普博覽

對于我國這樣的航天大國來說,每年都會有很多枚火箭成功發射,這已經成為我國航天領域的“家常便飯”。

然而,在2023年7月12日成功發射的朱雀二號遙二火箭卻引起了人們的熱議。這到底是為什么呢?

朱雀二號遙二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圖片來源:新華社)

液氧甲烷火箭:各國航天的新嘗試

原來,這是世界上第一款將載荷成功送入預定軌道的液氧甲烷火箭。

研制液氧甲烷火箭的國家可不止中國,其他大國也在緊鑼密鼓地研制中。例如,今年上半年,美國就有兩家公司發射了兩款液氧甲烷火箭,分別是人族一號火箭和“星艦”。

“人族一號”液氧甲烷運載火箭

(圖片來源:光明網)

只是,美國這兩款火箭的發射都沒有獲得成功。

到這里,你可能會產生這樣的疑問:都已經有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火箭發動機了,為什么現在中美兩國都要快馬加鞭地研制液氧甲烷火箭發動機呢?

如果液氧甲烷發動機這般好,那為什么一開始不去研制?或者數十年前,在研制液氧液氫火箭發動機前,為什么不首先研制液氧甲烷發動機?

液氧煤油與液氧液氫有何優勢?

第二次世界大戰時,德國的V-2火箭,其使用的是液氧乙醇作為推進劑,乙醇也就是我們常說的酒精。

作為燃料,含水的酒精性能顯然不行。二戰后,各國開始研制新的液體推進劑。

于是,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這兩條路線便誕生了,這兩條路線目前都獲得了成功。

一種精煉的煤油“RP-1”,火箭燃料

(圖片來源:Maxhaot)

之所以一開始選擇煤油而不是甲烷,是因為那時的煤油已經很常見,且使用量大。而全球天然氣的大規模使用,是最近幾十年才有的事。

成本上來說,也必然選擇煤油,而不是甲烷。即使歷史重新來過,科學家們也依然會選擇煤油,而不是技術要求更高,且獲取成本較大的液氧甲烷。

于是,二戰后到現在,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兩種路線都得到了充分的發展。探索到兩條合適的路線后,人們也不必再去尋找其他路線了。

液氧甲烷:讓回收火箭變得更容易

既然液氧煤油與液氧液氫有著如此多的優勢,人們現在為什么還要上馬液氧甲烷路線呢?

因為人類對火箭發動機的要求大幅提高了。

之前,科學家們只要保證火箭發動機使用一次就好,成功使用一次后,火箭發動機怎樣都可以,反正都是掉在地上或者掉入大海。

但現在,人類希望火箭發動機能重復使用10次以上,甚至達到100次。此時,液氧煤油發動機就有點兒不太合適了,因為煤油燃燒時會在火箭發動機內部造成積碳結焦,繼而為重復使用帶來很大困難。

當前,液氧煤油火箭在回收后必須對發動機進行徹底清洗才能繼續使用。

使用汽車發動機來展示積碳,當然,火箭發動機積碳不可能這么嚴重

(圖片來源:KINGKAR)

液氧甲烷卻不同,它是強揮發性燃料。使用后,這種燃料在火箭發動機上的殘留物極為稀少,這為可回收火箭減輕了很大的后勤維護工作量。

火箭發動機工作時,燃氣溫度最大時可超過3300攝氏度,這超過了絕大多數金屬材料的熔點。

為避免發動機高溫受損,需要對火箭發動機進行冷卻。冷卻方法多種多樣,目前的主流方法是“再生冷卻”,就是使用燃料冷卻。

液氧溫度在零下183攝氏度左右,看似超低溫,最適合作為冷卻劑,然而由于氧的高度活性,它極容易與金屬或者組成火箭發動機的其他材料發生反應

所以,人們一般不使用液氧作為冷卻劑,而是使用燃料作為冷卻劑。具體來說就是一部分燃料先到發動機噴管周圍走一個來回,這必然會帶走巨量的熱量,從而起到了給火箭發動機冷卻的效果。

“天鵲”80噸液氧甲烷發動機

(圖片來源:人民網)

常溫煤油和液態甲烷比起來,必然是后者更好,因為其是零下162攝氏度左右的低溫,冷卻效果立馬提升3倍以上。

也就是說,為了讓火箭能重復使用,需要對其進行最高效率的冷卻,而在冷卻上,液氧甲烷的效果比液氧煤油要好得多。

液氧液氫:為什么不選我?

通過以上分析,我們知道了,液氧煤油容易積碳結焦,而液氧甲烷卻不會。但問題又來了,液氧液氫也不會積碳結焦呀,為什么不用液氧液氫呢?而且再生冷卻時,液氫溫度更低,冷卻效果豈不是比液態甲烷更好?

沒錯,以上說法都是說得通的,但是液氫實際上存在著很多難以克服的問題。

其中一個問題是:跟液氧甲烷比起來,液氫的密度太低了,結果就是體積太大。另一個問題就是液氫的溫度實在是太低了,零下252.8攝氏度,處理這么低的溫度,難度太大,繼而成本很高。

航天飛機下那個棕色大箱子,名叫外儲箱。里面占據絕大部分體積的是液氫

(圖片來源:NASA)

不僅如此,液氧溫度只有零下183攝氏度左右,而液氫是零下252.8攝氏度,兩者溫度相差了大約70攝氏度。所以,火箭上儲存液氧和液氫的兩個箱子需要做好隔絕措施,否則液氫可能會把液氧凍成固體

如果使用液氧煤油,也需要做好隔離,否則液氧也會把煤油凍成固體。

此時,就能體現液氧甲烷的優越性了,因為其跟液氧溫度相近,不用擔心誰把誰凍成固體的問題。

于是,本來是兩個分離開來的箱子,一個裝液氧,一個裝煤油。但現在做成一個大箱子即可,只要在這個大箱子的中間多出一塊隔板,一邊裝著液態氧,另一邊裝著液態甲烷,這種結構就叫作“共底儲箱”。

毫無疑問,共底儲箱能有效降低儲箱重量,并縮短儲箱長度,繼而減少火箭重量,增強運載能力。

到這里謎底全部揭開,相比于液氧煤油和液氧液氫,液氧甲烷著實優點多多。隨著各個國家對于火箭要求的日益提高,研制液氧甲烷發動機也逐漸成為了航天科研領域的一大重點。

來源: 中國科普博覽

內容資源由項目單位提供